中外合作办学被誉为“不出国门的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日趋成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外合作办学愈加受到青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如何直面挑战、抓住机遇、推进中外合作项目实现新发展,对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发挥独特作用,合作办学项目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经教育部批准及备案的各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近1230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缓解出国留学受阻的困境,教育部于2020年内推动94个中外合作举办的大学、机构和项目临时扩招,共录取3031人。根据对2020年下半年各地推送项目进行的评审,教育部于2021年4月批准增设51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讲话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印发,标志着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进入实施阶段。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在满足社会对多样性、国际化教育需求方面,在促进学科建设、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其创造的跨国教育“中国样本”在全球教育治理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独特作用。
福建省教育厅也加大了对外开放办学的力度,把此项工作列入“十四五”工作的重点,力争每校每年都能立项(机构或合作项目)。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也加入了这个赛道。2015年8月,金山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取得“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与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办学资格证书,该项目采用“3+1”双注册、双校园、双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9月开始招生,2020年通过了教育部的合格性评估。迄今,该项目共招收6届学生,这是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15年办学历史的一个突破,已成为学院的一张名片。因此,建设和发展好该项目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强化“五个坚持”,合作办学项目成效显著
坚持“我为主、为我用”,抓牢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金山学院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外籍教师、思政课程设置、出国行前培训、引进教材等方面的管理;制定了《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中外合作项目外籍教师管理暂行规定》《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教材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要求,在中加合作项目设置5门、16学分思想政治课程。凡出国必行前培训,除参加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行前培训外,还邀请有留学管理经验的专家结合学院实际对拟出国的师生进行培训,强化行前培训效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院依旧紧抓线上课程的监管,确保相关课程保质保量开展。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金山学院通过引进暑期学术英语准备课程,为学生顺利入读圣文森山大学开通绿色通道。2015年至今,合作双方项目负责人、参与管理人员、专任教师互学互鉴,交流互访达56人次,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坚定了两校长期合作的决心。坚持选派项目中方教师出国研修,共选派9位专任教师(引进课程的中方任课教师)到合作学校访学研修一学期,推动学院师资国际化的发展。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教学+互联网”平台作用,采用加方在线教学系统与录播课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学院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通过互联网实现《旅游与酒店管理概论》等17门外方优质课程,实现优质高效的引进来、走出去。
坚持“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中外合作依法依规办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化进程明显加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质量建设成效显著。金山学院及时下发合作办学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定期收集教育部、教育厅有关合作办学、外事管理的文件,汇编成册,从多维度、多层面保障项目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疫情初期即制定《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对外交流合作处外事服务工作安排的通知》,确保项目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与时俱进,修订和完善中加合作的协议、备忘录,保证合作办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及时调整中外合作办学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及时纠偏各项制度,依法解决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坚持“以评促建、齐抓共管”,推进中外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成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对外处、党工部、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等10个职能部门以及项目专业所在教学系参与其中,保证各相关职能部门(教学系)分工协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设好项目。坚持以评促建,推进项目稳步成长,切实做好合格性评估、延期申请、年报系统、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等工作,在完善各类评估材料的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及时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每年举办新生(家长)见面会,定期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邀请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等社会力量了解项目、出谋划策,体现了家校共建、打开校门办教育、共商共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办学理念。坚持点面结合,推动项目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做好外方学历认证和学籍注册,协助做好外方课程安排。
坚持“资源共享、内外联动”,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重视交流培训,学习前沿政策和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会议并及时组织项目组成员学习,提升理论水平;重视成果转化,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报告;重视资源整合,加大合作项目宣传的力度,将历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关的会议、交流、课堂资料梳理成册;重视点面结合,打造“视界讲堂”品牌活动,至今已邀请国(境)外20多位专家作专题讲座;重视国际化氛围营造,加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能力培养,两届毕业生共42人。其中,3人获外方奖学金,3人在国(境)外继续深造,3人国内读研,多人在留学期间参加加拿大相关行业会议。
2019年时任院长何东进率团与2016级学生在圣文森山大学合影
正视问题挑战,合作办学项目实现新发展
作为合作最为深入、合作程度最高的教育对外交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困惑、新问题、新挑战。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导致办学必要的对外交流暂缓,外籍教师来华延滞,学生出国到外方合作高校学习受阻等。教育部对中外合作项目的规范办学、提质增效有新标准、新要求,对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坚决推进淘汰更新、优化升级,办学难度加大。合作方圣文森山大学由于人事调整,项目负责人、参与人、课程负责人的更新变化,对该项目的了解、合作的方式都需要时间过渡、适应和调整。学院有限的教学资源使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要素如招生、课程、教材与师资等建设工作面临新挑战,激励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新生报到率84%,远低于学院平均水平,学生的管理方式也有待优化。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我们要正视问题与挑战,攻坚克难,努力推进合作办学项目实现新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规范安全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始终坚守政治底线是涉外教育交流合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始终将底线思维贯穿于对外教育交流的全过程、各领域。二是要树牢风险意识。应明确规则,划出底线,设置好“红绿灯”。外事无小事,要加强对引进外教、教材、课程、教学资料的综合管理工作。前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口,丰富行前教育手段,强化在外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政治辨别力。三是要强化制度执行。用制度保障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主导地位。
上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合作办学项目建设。要主动担当,责任到位,拿出破解难题的精气神,推动项目新一轮的建设。对外处作为项目的主管单位,要吃透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的标准要求,及时解读国家、省级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人文系是项目的落脚点和主阵地,组织好专业教师及时与外方的对应教学单位商讨、制定、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保障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加强项目学生的适应性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围绕项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协同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各教学团队要分析研判项目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提质增效,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紧紧抓住质量建设核心的招生、课程、教材与师资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体现中外双方共同设计、融合创新、反哺中方母体高校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能力提高、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等模块进行完善优化;二是切实承担质量主体的责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引进的教育资源,包括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评方法加以消化、吸收,将爱国主义情怀与国际视野统筹融合、创新;三是合作办学落脚点是办学,关键是办好专业,要突出“国际化+应用型”特色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际,不断优化凸显项目的专业特色;四是结合实际在办学层次、出国留学人数、在国外学习学生的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作者邱容机系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副院长,李文文系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对外处副处长)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1期)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