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办学 > 理论前沿 > 正文
从战略规划视角看大学国际化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 (2019年增刊第1期)

  [摘要]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很少从发展规划的角度去看,本文先概括了战略规划的三要素,然后根据诸多要素反思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实践,从实践中提炼出如何加大大学国际化发展的三个视角,最后根据战略规划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建议,即大学国际化应该加强前瞻性研究,优化目标,并扩大资源。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

  高等教育国际化要不要大发展,要不要健康发展?当然要。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关键期,不是要不要加大对外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的问题。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国际化的发展或健康发展,就很容易沦为空话。通过战略规划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是通过审视过去的国际化工作,看看有没有应用过战略规划,用过多少战略规划,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战略规划之后效益有多大提高等。

  首先,什么是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就是对未来事业进行全局谋划的过程。企业、事业单位一般都有各自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一个机构或组织的强弱势,通过审视自己,凝练发展目标,发现巨大机遇,从而获得发展的竞争优势。[1]战略规划有三个核心工作目标:未来行业发展行情的预判、优先发展目标的确定、现实和潜在资源的整合,即规划的预测性、重中之重和资源获得。[2] 三个目标相互关联,彼此支持。没有预测性,就把握不好优先发展。没有优先发展,再多的资源也发挥不了期待的作用,何况对于大学来说,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二者一旦关联起来,大学发展才有保障,国际化发展才能健康向前。

  联系到大学国际化,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我们做了多少战略规划?做的规划好不好?有什么经验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际化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成绩。[3]当然,我们可能没有形式上的规划,但却有规划原则的基本体现。我国大学国际化总体上是有前瞻性的,这个前瞻性有三个具体方略:第一,中央政策思想的大目标是连续性的,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奠定我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定海神针;第二,对外开放和加大对外开放在重大教育发展规划中是有地位的;第三,大学的国际化探索是跨越式发展的,如从基本外事管理到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发展,从引进和借鉴为主到“走出去”的发展阶段等。可以说,我国大学的国际化是有前瞻性和预测性的。每一阶段都比前一阶段有更大发展,如果向前推衍10年,很多事项都是不可想象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我们不敢想象大学的国际化要走出去,但“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思想的提出推动了这一结果。上世纪90年代,我们也不敢想象可以和国外高校合作大规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上世纪80年代,我们更不敢想象如今我们的教师出国交流会如此频繁,也不敢想象我们的学生可以出国修读学分、参与实习等。国际化前瞻性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后续国际化的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优先发展目标的确定是战略规划的又一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的优先发展目标是比较明确的,上世纪90年代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提出和实施,为大学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动力。21世纪初,孔子学院的发展也渐成气候。近几年“一带一路”建设让国际化蕴含了更多“走出去”的元素。《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尽管这些目标很多是渐进性的,或者说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前提下实施的,但是回顾过去,可以看到我国国际化目标的衍变规律,可以看到国际化主打的目标是较为清晰的。目标一旦清晰,大学国际化才可能快速发展。

  国际化发展需要大量资源支持。资源总是与目标相关的,有目标,才能吸引支持。目标和资源之间的关联可从以下分析中略窥一斑。

  首先,因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以才有了包括“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当前正在开展的“双一流”建设等大型工程。有了项目,资源配置上就获得了优先地位。项目即资源的另外一种表述。有了这些资源,才会有大量专家学者教授参与学术合作,从而取得更多更大成果的可能。我国学者科学论文的井喷式发表与政府大力推动国际合作是密切相关的。

  其次,因为大学要发展,需要提高大学领导科学和艺术。海外培训的需求逐渐上升,于是民间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动员起来。由香港李兆基基金会和培华教育基金会共同出资,与教育部合作开展的“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便是其中一个案例。

  其三,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修读学位、学分和参加实习的需求不断高涨,于是有条件的大学纷纷设立海外学习和实习奖学金计划,各学校虽渠道不同,规模不等,但涓涓细流汇整,再汇成一股热潮,倾力帮助中国学生开拓国际视野,主动与世界握手,热情与世界对话,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政府和高校学生出国留学的大目标,让学生走出国门发展自己,无论规模和速度都超过了任何国家。所以,只要确定了优先发展目标,国际化是可以得到广泛支持的。

  当然,我国高校国际化的战略规划仍有改善空间,概括起来有三个问题。

  首先,是前瞻性和预见性还不强,所以会遇到挑战和反弹。国际化是复杂和难做的,多一点预见性,就会更多一些顺利,少一些尴尬。

  其次,国际化发展的优先目标仍不明确。从政策层面来看,我们的表述还比较笼统,通常是以加大开放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形式,如何扩大,怎样扩大,却没有具体的下文。从政策评估来看,目标好不好,主要是看目标表述得具体不具体。从大学层面看,国际化往往是大学总体发展目标的小角色,附属于总体目标的现象还比较普遍。[4]每个大学都可能在总体规划中提及国际化,但与其他发展目标相比,就显得边缘化。其结果,国际化总是给人很忙很累很辛苦却抓不住核心的感觉。为什么呢?缺少重中之重。因此,在国际化战略目标的规划方面有必要确定最优先的事项。确定大学国际化的优先发展目标尽管有难度,但至少要处理好事无巨细与优先目标之间的关系。

  其三,是资源紧张和渠道不宽的问题。做好国际化,与资源是相关的。资源多,事业才可以做得大。如何获得充足的国际化资源,是每一个大学必须认真考虑的。我们都希望政府关心、社会支持、校友主动的局面,但我们要自问:我们的目标清晰吗?我们的项目设计具有募捐吸引力吗?国际化在劝募上作出了多大努力?我们有没有将社会参与支持的国际化经验总结好?我们宣传了多少?可见,在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我们如何发现资源、活化资源、扩大资源,还是需要努力的。不管是国际交流与合作,还是其他发展事项,做规划,就要去整合资源,没有资源整合的任何国际化的发展规划,迟早都会遇到经费不足问题的羁绊,难有大的作为。(作者洪成文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姿、宋雨林均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乔治·凯勒,别敦荣主译:《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2]赵文华:《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价值、挑战与策略》,《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3]宋永华:《改革开放 40 年高等教育国际化回顾与展望》,《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第24期

  [4]张优良、黄立伟:《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校国际化的成就与挑战》,《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来源:神州学人(2019年增刊第1期)

责任编辑: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