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大学不是一国化,不是一校化,不是西方化,而是嫁接。”
近日,在“2018中外合作办学校长论坛”上,当着5家独立中外合作机构校长、25家非独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领导和8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的面,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华长慧对中外合作办学作出这么一个研判,而台下也随之爆出一片掌声。
突破西方已有的学术模式和思维定式
“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除了要达到一般高水平大学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具有更强的国际性,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沿阵地。”华长慧认为,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国际化并不仅是招聘更多的外籍教师和学生或者引进更多的国外科研项目,还要突破西方已有的学术模式和思维定式,真正站在跨文化的角度理解不同的教育体系,从而兼收并蓄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办学模式,并更有效地成为国际化大学。
对此,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院长胡笑寒感同身受。她认为,在快速生存期,中外合作办学采用照搬引进的模式,但进入到成长期,就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这个时候就要有生态型思维,需要采用改造引进的嫁接模式。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学院副院长陈俊也认为,课程体系要保持中国特色。
论坛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熊建辉博士分析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而且中外合作办学的初心和使命,就是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并扎根中国大地,融通中外,做强我们自己的教育。
今年的8月14日,是昆山杜克大学的首批本科生开学日,而对于已经有成熟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的昆山杜克大学而言,培养本科生,是使命,更是挑战。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常晓林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核心是本科教育。一流大学要培养领袖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而中外合作大学还要培养国际化人才,这既是它的要求,也是它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为此,教育要面向未来、应对变化、引领创新。
曾经,以色列教师在中国中学生中做过这么一次试验,他们到不同的中学做测试,结果这些中学生都说自己能够解答某一道题,但他们的解法完全一样,而且他们并不知道这道题至少有6种解法。分享这个故事的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林丹明,他表示,为此,该学院非常重视为学生夯实基础,第一年不开设实验课,全部是基础课,并帮助学生“打开嘴巴”,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回归符合时代特征的本科教育
“我们要回归什么样的本科教育?是不是把我们传统的、经典的本科教育思想搬过来就可以?是不是我们只要借鉴国外大学的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一走上讲台,就抛出了一堆问题。
“我们要回归符合时代特征的本科教育。”俞立中给出自己的阐释,今天的时代特征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化,为此,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学生要善于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并善于跨文化沟通、交流和合作;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运用信息技术在大数据海洋里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学生要能够在大学4年里,不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和选择。
哈佛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提出,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大学”是失去灵魂的卓越,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学科”是忘记了根本的一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史朝表示,中外合作办学当前更要重视本科教育,并“以我为主”,主动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教育也必须发生变革,我们需要以重塑教育、重新定义大学来构建适合于未来发展的人才结构。”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表示,目前,西交利物浦大学在第一个10年里已实现将教育模式由教授知识转为帮助学生成长,现在正在探索第二个10年的“2.0版”,即培养未来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的人才并探索未来大学的发展途径。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首任管委会主任卢中昌表示,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借助阅读经典树立和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思辨能力。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院长赵新顺建议,要引进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时做到与母校校内资源的互融互通、资源共享。
作为中国最早完整引进北美高校教育体系的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始终坚持自主招生。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执行院长田珂表示,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好”人,更要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入手培养“能”人,而且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应该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本土应用。
“办好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要坚持优质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及规范性原则。”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沈伟其建议,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一定要使中外合作办学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培养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的人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办学定位是制约中外合作办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副院长何曜表示,中外合作办学应坚持为中国培养人才,不做“出国预备校”,坚持“4+0”办学模式,即学生即使一天也不出国,仍可在国内完成全部学业,获得国外大学文凭及学位。郑州大学国际学院院长石茂生建议,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必须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高度一致,与本校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高度一致,支持和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任务,这样的中外合作办学才会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又葆有中国心的人。”北京工业大学都柏林国际学院院长吴文英说。而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孔谧认为,只有把学生当作产品去定位、去研究、去培育,才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
当然,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呼唤的是中外合作办学回应应用型本科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要面向需求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徐平表示,要让学生了解需求是什么,根据需求建立一个模型,模拟出结果,再通过实际运用得到一个结果,检验偏差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做修正,最后得到一个理想的解决办法。而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陈岩表示,该院将产学研优势、行业优势、一流学科优势和外方的国际化优势,包括网络资源、教材资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田蔚风介绍称,该校引导学生从实践走向创新,从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收获一种理念。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刘增路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制度需要兼顾文化差异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管理理念,并与业界保持密切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从而培养既是通才又是专才的复合型人才。
“要帮助学生理解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特长的施展提供舞台。”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副书记何琪蕾表示,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能够看出,中外合作办学校长们已经进行了积极且有效的探索。”神州学人副总编辑朱国亮建议,未来应该努力向世界展示并提供国际合作办学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28日第6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