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墨尔本,天色是冬季里沧桑的蓝,橘黄色的太阳让斑驳散落的云彩给低低压下去。
我听见窗外寒鸦叫着,声声凄凉。窗子关着,却好似在屋中感受到墨尔本冬日的寒风。那风吹得透身上棉衣,直刮进人的骨头缝里。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墨尔本时间6月24日傍晚,距离25日端午节不到24小时。
我想,我该为节日庆祝,是谓传统。
端午节该吃粽子,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国内时,常听身边人戏谑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一个字,吃。
深绿的粽叶包了糯米,糯米中间放红枣、腊肉,或是其他吃食,这就是不同的口味。最后拿棉线缠紧,或煮或蒸,各有其美味。
我真是不爱吃粽子,嫌甜。
小时候的托管班阿姨不仅要包甜枣粽子,还要端来绵白糖,说是蘸着吃。那可真是甜到令我头皮发麻的回忆,想想都打哆嗦,那是童年黑暗料理之一。
眼下毕竟是过节,用家乡的方言说,总是要“意思意思”,凑合着吃几个粽子,算是自己过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年的时候我还有些背井离乡的伤感,除夕那天,放学后去朋友家里过年。夜里躺在床上,自己忍不住悄悄地掉眼泪。
如今忙过整个学期,甫一放假,骤然由忙到闲。已是端午前夜,反倒不知该作何反应。日子过久了,悲春伤秋的劲儿似乎就淡下去。
外出回来,打开喜欢的电视剧下饭,嘻嘻哈哈过去个把小时,恍惚间以为自己没什么烦恼。
仔细想一想,似乎又不是。
今晨朦胧着睡眼起来弄早餐,脑子里响起国内火车站的语音播报:
“您乘坐的GXXXX号列车,现在开始检票,检票地点在XX检票口。检完车票的旅客请自觉排队,准备上车。”
牛奶足够冰,我惊醒过来,在心里笑话自己睡迷糊了。
这里是澳大利亚,哪里有什么高铁。不像读本科的时候,坐上高铁就是回家。几个小时后到达家乡车站,父母就在火车站外头等我,接我回家。
那时候回家简单,一张高铁票就是回家的指南针,上了火车跟着走就是,心里没什么犹豫彷徨。
留学以后的第一个假期,我没有打算回去。不是说完全不想家的,是想了家也不能回去,倒不如不去想。
且不提机票的有价无市,下个月毕业的学姐苦笑着抱怨,能回国就不错了,机票价钱什么的计较不了许多。
澳大利亚的旅行禁令让留学生们一再叹息,生怕回去了就不能回来念书。
在澳大利亚生活期间,我们只是最普通的外国留学生,面对澳大利亚政策变化唯有叹息的份。
疫情期间墨城防疫用品严重断货,要不是大使馆记挂着我们,给每个人分发健康包,最艰难的时候还不知要怎样熬过去。
当地人的异样目光、甚至肢体攻击戴口罩的亚裔,那些事情已然顾不得许多。日子总得过下去,戴上口罩等于带上安心。
那时有些国内的朋友对我说,实在不行就回来。
回家?谈何容易?一边要完成学业,一边是飞机上的高感染风险,进退两难的时候,并不够严格的当地防疫政策是雪上加霜。
我回答说,不能给祖国添麻烦。
疫情期间留学有很多困难,忍一忍就是。回去以后是14天隔离期,连累家乡防疫部门出动,甚至社区街道也跟着紧张,想想还是算了。
我尝试着安慰身边处在精神极度紧张的同胞朋友,几番口舌劝解下来,却发现自己也是需要安慰的人。
戴上健康包里的口罩出门去超市,感叹当地人少戴口罩的同时,想着一年多以后毕业回国就好了。
实际上,留学以后也是常回家的,不过是在睡梦里。
头几天梦见小区里的苹果花、杏花、梨花、桃花逐渐开了,我记不清她们按照什么顺序开花,只知道春夏交际正是家乡花开时。
小区附近有家大型超市,逢年过节就要做促销活动。
若是端午,该在超市入口处一字排开几个四角货台,各家促销员铆足了劲儿,吆喝着促销。红色的价格签上用记号笔写了价格,远远的看得清签上数字,心里做好比较,欢天喜地买一盒粽子拎回家吃。
我不爱吃甜,家人总是喜欢的。
家乡是个特殊的地方,大街小巷就住在心里。平日里偶尔走了神,街景风俗自会在眼前浮现,哪里还需要什么照片呢?
譬如那家乡南湖公园的垂柳,千丝万缕的随春风摆动。尚在家中时,南湖划船是端午前后的一项乐趣。
冻上一冬的湖面彻底化开,同家人划船踏青,为春日不可多得的乐趣。
船是普通的那种船,可不是龙舟。我长在东北,当地水系不发达,自小没见过划龙舟这份热闹,是在电视里看新闻过瘾。
墨尔本的河倒是不少,只是维州当地禁令没有完全解除,估计华人街不会有什么大型庆祝活动。
我闷在屋子里,计划宅过这个端午。
外交部头几日发出对于澳大利亚的旅行提醒,家里担心得不得了。
同家人视频电话时候他们提起来,我说,放心,我少出门。
家里人还是担忧,我又说,放心,有大使馆,有祖国在。
家人这才放心,转而说起别的话题,比如疫情。
都说疫情防控战,中国打上半场,世界其他各国打下半场,我们留学生打全场。
最艰难的时候,墨城米面油严重断货。当时为了节省仅剩袋底的一点大米,我整整一周在吃挂面。
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还在后面,我没有想到当地卫生纸也会断货。这下子猝不及防,勉强用公寓免费提供的劣质卷纸应付,用过一个月。
打开微博想转换心情,看一看娱乐消息,却看热搜在说留学生“千里投毒”。
我们心里委屈得不行,太多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老老实实在当地自己面对难关。怕家里面担心,同家人少诉苦,有什么事情自己想办法,咬咬牙扛过去。
现在想来,说我们是“劫后余生”,这应该不夸张。
面对疫情,我们扛过断货的日子,努力保持积极心态,平稳、健康地度过这个端午节。
社交媒体上总是说,2020最艰难的一件事——活着。我打开喜欢的电视剧,里面说,生者,庆余年。
我琢磨琢磨这两句话,觉得在理。想来想去是该庆祝一下,庆这端午佳节,也庆我们留学生足够坚强,熬过那段疫情中最艰难的时光。
(作者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中国留学生 供稿/驻墨尔本总领馆教育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