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此生无悔做教师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2020年9月10日的清晨,我是伴着微信祝福醒来的。打开手机,看着一条条“老师,节日快乐”的祝福,心里暖暖的。

  英国没有教师节,所以这一天我依然如往常一样平凡而忙碌。我所在的苏格兰中学Grantown Grammar School的校长了解到杨村一中教师节的献花活动后,表示苏格兰非常需要这样感恩老师的仪式。

  回想起2015年我参加学校的教师招考,笔试面试连着两天,一鼓作气考完。中午12点半走出面试考场,晚上6点又奔赴另一场的笔试,考完刚好赶上最后一班地铁。

  那些疯狂备考公立学校教师的岁月还恍如昨日,辗转奔波于各个考场的狼狈还历历在目,一转眼我就要过第6个教师节了。在杨村一中的日子,累并快乐着,我逐渐适应了高中英语老师的工作节奏。

  2019年9月,我来到英国,成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我的职业生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国内学英语、教英语多年的我,来到英国后,多次陷入自我怀疑。

  第一天安顿好住所——交流时卡在衣架“hanger”这个词;第一次参加全校培训——只能听懂一些关键词;第一次上课——听不懂学生之间的对话……

  一件件小事如一根根刺扎在我的心上。当地人的语速之快,盖尔语(苏格兰高地的传统语言)的时时穿插,生活词汇的匮乏,这一切让本来就发音奇特的苏格兰口音更加神秘莫测。

  我不敢懈怠,尽快适应这一切。

  我充分利用每天的午饭时间,和同事们聚在公共休息室边吃饭边闲聊,他们不会为了我刻意放慢语速或调整词汇,于是这成了我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段。

  把电视接通,努力跟上没有字幕的新闻、电影、电视剧和答题益智节目;读英文书籍,从文笔轻松的作品读起,爱上了英国作家Katie Fforde的作品,偶尔也啃一啃《哈利·波特》原著。

  渐渐地,我开始适应口语语速,习得生活词汇和俚语方言,一切都在好转,甚至能和别人聊当地的蚊子了。

  英语的进步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生活中不惧交流,教学也得心应手许多。

  于是我对汉语课做出调整,减少对PPT的依赖,尝试一些考验指令语和组织力的课堂活动,挑战自己。后来发现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没那么弱了,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再无言,能够不失威严地有力制止。

  实际上,国际汉语教师并不好当。把汉语调整成外语的角度去思考,需要很多巧招。

  比如,汉字于初学者仿如天书。“日”“月”这样的象形字还算简单,用图片引导,接受起来没什么问题。“我”字一出来,就劝退了很多人。他们实在想不到,“I” 会这么复杂!水平稍微高点儿的学生会被量词打击到,一头牛和一头蒜到底有什么关系?

  幸运的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苏格兰中小学孔院的老师们无私地分享了很多教学资源,我们有书可查,有经验可借鉴。

  在教汉语的同时,我还带领学生体验中国文化。于是,包饺子、做风筝、剪纸手工、书法国画、吹墨梅花统统安排上。中文歌曲在海外受欢迎,我又变成音乐教师,教学生唱中文歌。最近又当起了体育老师,教五步拳、踢毽子。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汉语教师的很多日常也在鞭策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节之际,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假如人生可以重来,我还会选择做老师吗?

  答案不言而喻,会。可能是因为听到一声声“老师”时感受到的温暖,可能因为看到学生满眼尊重而感受到的幸福,也可能因为见证学生进步感受到的成功。

  我的成长路上离不开很多恩师的鼓励和教育,我要向我的老师看齐,努力成为有格调有情怀的老师。(作者系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英语教师,现为英国苏格兰中小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


责任编辑:赵冰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