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在德留学人员团体博识声邀请学者介绍期刊论文发表经验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神州学人网讯 近日,在德留学人员团体博识声邀请了国内外高校学者从如何选择期刊、如何平衡论文数量和质量、论文发表如何被接收等方面介绍了论文发表的经验。日本九州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刘盈溢、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独立学者吕恒君、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粟淼、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讲师赵进作为嘉宾参与。

  首先,关于如何选择期刊。刘盈溢认为,最主要的是,所选期刊须和自己的研究内容最契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国际同行(特别是小同行)关注和引用。可以使用journal finder等工具,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来找到最适合的期刊。期刊分区则可以使用LetPub(中科院分区)和Web of science(JCR分区)来查询。每次投稿,即便没有选择顶尖杂志,也要当做一种锻炼,认真写、认真修改。著名学者并不会因期刊不同而降低文章质量。粟淼认为,工程学科博士生应该对自己的研究内容有所了解,对于发表在哪些期刊上有判断力,另外老师和前人投稿的经验也很重要。同时建议先投好的期刊,即使被拒了,也可以得到审稿人很好的建议,好的期刊也不一定审稿很慢。中科院对学术期刊有2个分区,LetPub对中科院分区都有总结,基础版是只有5%才是1区,升级版综合了更多指数,1区的期刊更多了一些,同时对个别期刊有预警和风险值评估等。此外,小木虫也对一些期刊有评价。目前大部分院校还是采用中科院的分区。吕恒君对文科专著的出版经验进行了分享。建议作者先看看自己的参考书是哪些出版社的,再从中分析最适合自己研究成果的出版社。经验丰富的编辑会先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审查,譬如使用著名的文本比较软件查看是否抄袭或剽窃,并与已经发表的文献书目进行比较,以初步判断内容是否超越和创新。然后,编辑部会委托两位独立的权威专家进行最重要的同行评审。所以如果提前找到最合适的出版社,对节省时间、顺利出版会有帮助。赵进则阐述了对于法学等文科专业,由于各个国家关心的问题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特点。如果在德国发展,最好是写好博士论文,论文得到很高的分数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不是看发表论文的数量。而回国发展,重要的是SSCI论文和中文核心论文,所以在国内顶尖的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也是很重要的。但对海外留学生发表国内期刊有些困难这一情况,建议先多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最好也发表学术论文。在欧洲,会议论文也是教授看重的一点。

  其次,关于如何平衡论文数量和质量。刘盈溢说,国内现在大力推行破“四唯”,虽然对于数量没有定性要求,但对于学者来说,一是达到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二是一定数量的文章体现了学术积累和活跃度。国内现在一般实行五篇代表作,所以发表高质量的代表作还是很重要的。他认为,期刊好坏的判断的标准看发表的难度,业界公认难发表的就是好期刊,要尽量投行业口碑好的期刊。有很多业内知名学者投的期刊至少口碑是不错的。但期刊的口碑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会随着一些因素(如编辑的更换)而变化。他建议,首选行业内口碑好的期刊投稿,其次在此基础上再去选分区和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吕恒君介绍了她在韩国和德国攻读学位时论文发表的经验。韩国的制度是学分+论文出版制,先修满所有课程的学分,然后参加综合性博士论文资格考试,通过之后再写作、答辩与出版论文。所以,平时的学分与学位论文都很重要。德国的人文学科博士不是学分制,也并无指标要求在读期间发表期刊论文,最重要的成果在于博士论文本身,必须公开出版。有的人采用线上发表,有的则出版一本专著。如果人文学科能在国际性著名出版社发表专著,意味着在学界获得了广受认可的敲门砖。粟淼也认为发表期刊要各个方面兼顾。如果想做到在一年内发表多篇论文,要有足够的积累。赵进讲述了国内目前对人文学科的学者论文要求。虽然对发表论文的期刊和数量有所改变,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跟进了。有些高校仍然会以SSCI或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作为申请门槛。一些高校,尤其是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则让申请人介绍一篇自己的代表作,然后通过和专家进行交流来展示自己的学术潜力。

  最后,关于论文发表如何被接收。刘盈溢从审稿人的角度做了介绍。他个人平均每年审稿30篇左右,文章最终是否被接受取决于以下方面。其一,是否具有突破性或创新性(新方法,新材料或新算例),这是关键的。其二,如果创新性不足,比如采用“老方法,新材料或新算例”,这时如果工作量到位,很多情况下也会被审稿人接受的。从这一点来说,文章还是看如何写,如果选取的视角新颖,材料准备得充分,写作也很认真,也是能令人眼前一亮的。其三,选题也很重要,不要写毫无意义的灌水文章,应当做一些对科学、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课题。他提醒作者,对于审稿人的评价,要礼貌地回答,cover letter中要首先感谢审稿人和编辑的辛勤付出。回复审稿修改要求态度要认真,不要敷衍了事,要点对点地进行修改,提高自己。如果遇到客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觉得和本文内容无关的额外建议,就实事求是正面地回答,并表示有机会将在后续的工作中开展。吕恒君介绍,在德国人文学科的审稿人往往会进行长篇大论,有的甚至成为一篇单独的批评,有的审稿人甚至会列出一些新的参考文献。一方面是为了展现了审稿人自身的思想与学识,另一方面也可能确实意味着论文本身可能存在的缺失。所以要好好对待评审人的各种评论。但是,有时会遇到评审人和自己的学术流派意见不合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不要太难过、不要被吓到,评审人对事不对人,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要读懂他们的意见,如果有道理,就要补充这些内容,如果没有道理,也要敢于捍卫自己的内容,坚守自己的立场,即使有可能一时得不到高分。总结来说,要充分考虑、认真对待评审人的建议,但有时也要坚守自己的立场。粟淼认为,论文水平和质量高是最关键的。其次,cover letter要写好,突出论文的创新性、贡献度和投稿期刊的契合度,这样编辑会及时去送审,审稿周期会大大降低。可以多给自己的老师、同学看,论文是否简单、直白,便于读者理解。对于审稿人的建议要认真对待,花一些时间来做,如果发现不适合的话,要详细跟审稿人说明情况。赵进分析了法学领域目前国内发表论文的实际情况,例如,十多年前只要原原本本写国外的法学制度就行,而现在则是基于国内问题来对比国外的案例。他建议,在德国研究中国问题时,如遭遇到国外评审人的质疑,不要气馁,认真耐心地解释就行。

  讨论环节,嘉宾们给海外留学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申请海外优青时,要找对口的、心仪的学校,自身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海外优青除了时间上有要求(如三年海外经历等),竞争也非常激烈。没评上并不一定代表学术能力不够,因为评审专家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为了收集整理更多更好的数据发表论文,前人发表文章的数据、课题组的本科硕士以前未发表的数据、或者仿真模拟的数据都可以用来进行总结、再加工。文科生可以考虑在媒体上也可以发表文章,开办专栏,以大众通熟易懂的内容和表达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此外,如果要找英文合作者,需要多参加国际会议,可以勇敢地联系、主动邀请国外老师合作,如果课题契合,很多老师还是很愿意帮忙修改的。Elsevier期刊投稿期间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任何阶段联系期刊的行政编辑,询问各种关心的事,比如审稿返回情况,校样不满意要修改等。最后,语言润色方面,可以找母语者或需要付费的专业机构/人士,也可以使用语言润色修正软件,比如Grammarly、ProWritingAid等,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供稿/博识声)


责任编辑:贾梦溪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