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风浩荡,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在南非中国学生学者、孔子学院负责人及教师等在线举行2022年在南学界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畅谈祖国发展成就,交流学习心得体会。驻南非使馆教育参赞李旭东、一等秘书乔凤合、三等秘书李元正、南非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以下简称“南非中国学联”)共同主席武长虹出席座谈会。在南中国学生学者近60人参会,座谈会由南非中国学联主席黄立志主持。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座谈会在南中国学人代表线上合影
座谈会期间,共有21位在南中国学人分享了自己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心得体会,与全体与会者共勉。
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冯韬在分享中表示,他在学习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一个关键词是“信心”。无论是中华儿女在困难面前体现出的顽强与团结,还是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都让他充满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怀揣功夫梦的武术人,到在南非推广武术文化的孔院教师,他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南非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
金山大学医学部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学专业的宫晓龙博士从医学角度谈了自己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感受。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制定的目标和要求,再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他认为,我国与南非可以在传染病及疫苗研究上开展更多合作,非洲传染病多发,而南非拥有非洲唯一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合作潜力巨大。
约翰内斯堡大学讲师及首席医师胡紫景博士表示,作为教育与医务工作者,他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他认为,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及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报告中还提到,要“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他期待自己能为促进中医药在非洲的本土化发展,培养本土化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促进中医药国际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访学的黄玉沛副教授,从专业角度谈了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数字经济部分的感受。他认为, “云抗疫”“云经济”“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等概念与计划的提出,展现了中非双方拓展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广阔前景。目前,我国正在与南非探讨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等方式促进双方数字经济合作,相信未来可期。
南非大学教授、南非科学院院士刘歆颖作为长期深耕能源领域的学者,为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到欣喜,对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充满信心。他认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新能源发展上有着整体性规划和一以贯之的政策,同时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也为政策的落地施行提供保障,为如何协调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贡献了“中国方案”。
刘聪是夸祖鲁·纳塔尔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博士生,他在发言中表示,自己非常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科技创新的内容,他认为通过“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等方式,能够使我国科研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刘洋来自开普数学科技学院孔子课堂,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她重点关注了与中文及中国文化推广相关的内容。她认同全国人大代表银燕有关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建议,认为在推广中文本身的同时,也要注重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宣传。她表示将积极应对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冲击与挑战,继续和同事们一同做好在南非的教学工作。
中国文化与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课堂国际中文教师刘建武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师风师德建设”角度谈了学习体会。他认为做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仁爱之心、宽阔视野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以真诚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才能结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硕果。
西开普大学高级讲师马学盛主要关注了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加快中医药‘走出去’”的建议。他表示,近年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医药在南非的落地发展成果显著。西开普大学中医孔子学院通过组织培训与医学论坛等方式,加强与非洲传统医学的对话,今后也将以中医药为纽带,为促进中南两国相互了解作贡献。
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彭晓雪讲述了自己仔细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后的感悟。她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汇聚首都北京,商国是、聚众智、凝共识,是我国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她的南非当地同事都积极评价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同时,基于农学专业背景,彭晓雪还关注了有关乡村振兴的话题。她认为中南两国未来可依托“中文+”理念推动农业领域的人才交流和科技创新合作。
来自西开普大学的博士后潘恒星主要从事射电天文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重点关注了全国两会期间有关提高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相关建议。他认为,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对提高我国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认为科技自立自强与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两者相辅相成,期待未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问题。
南非自由州中央理工大学硕士生司金龙重点关注了农村发展建设和农民生活保障等问题。他表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他非常感谢国家,未来会更珍惜留学时光,刻苦求知、锤炼本领,早日成为国家建设可用之才。
西开普大学中医系讲师王旭认为,作为一名在海外大学的中医教育工作者,在推广中医中文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和教学创新,也要不断探索适合海外教育环境的新路子。要不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当地学生积极参与中草药与非洲本土草药有效成分、相互作用及疗效比较等课题研究。
来自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王振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与诸多风险挑战,我国明确方向,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中文教师,他将以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全球传播为己任,努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增强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和国际舆论的引导力。
南非自由州大学的薛秀珠在南非学习与生活已有20余年。她表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让身在海外的中华儿女倍感骄傲。在疫情困难时刻,祖国永远是最强大和最温暖的依靠。她要用自己的努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杨甲是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90后”青年国际中文教师。他表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家体现出了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北京2022年冬奥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和与全人类“一起向未来”的情怀。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好文化交流的平台,向南非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西开普大学孔子学院教师杨杭表示,如何让世界看见中医之美,需要一套融通中外、适于国际传播的新话语体系。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她将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担起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使命,为人民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正在开普敦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的闫丽玲主要关注中非跨文化教育与人文交流相关话题。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促进中国青年与非洲青年之间的交流。
张洋秀就读于金山大学商学院策略营销专业。她认为我国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科技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她期待学成归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推动中南两国贸易上,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开拓南非市场。
来自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的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邹寒阳分享了自己对于中文与中国文化国际推广,以及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学习思考。
开普敦大学博士生朱鹏飞重点关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表示,全国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开创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李旭东在作总结发言时积极评价在南中国学人一直以来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大事,心系祖国未来发展的优良传统,并以“怎么看—怎么办—已经做—将要做”的逻辑主线,分享了个人对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方式方法的理解。他希望在南中国学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代表委员、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找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需求的契合点,拓宽视野、胸怀抱负、坚定自信,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图伟业。他还对南非中国学联自成立以来团结服务在南中国学人,在防疫、学习交流、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勉励在南中国学人立科研报国、学术报国之志,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向南非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南友好交流的民间使者,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驻南非使馆教育参赞李旭东(中)发言
(供稿/南非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