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第十五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后,刘小頔的项目在江苏无锡梁溪区成功落地。她的这家公司以老年人健康促进为核心,突破“医院-社区-家庭”的传统养老护理模式,致力于打造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适老化智慧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多元化连续性老年群体健康服务体系,培养专业康养护理人员,实现时间、信息、人际关系、健康管理、健康产品及健康服务机构精准推介等功能一体化,并使其可复制可推广,闯出养老服务领域的一条新路。
如何走上健康养老产业这条路,为什么选择落地无锡,这背后的故事,就让我们跟着刘小頔自己的讲述一起去细细品味吧。
“春晖杯”大赛助我再度起航
天津医科大学涉外护理系毕业之后,我远赴澳大利亚,在悉尼开启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师从保罗·布洛克AM教授。我先后在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部长办公室和养老护理行业工作了近十年,在此期间接触和吸收了许多澳大利亚在养老护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也了解到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巨大缺口。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感召,我于2018年初选择回国,与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和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友人共同组建团队,将国外成熟的养老体系本土化,在天津成立公司,提供养老护理相关职业培训及服务。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线下业务处于停滞状态。我却并未放缓前进的脚步,而是积极调整战略,转为深耕线上,让“互联网+”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升养老护理的可及性。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工作期间,我就对大赛有了初步的了解。大赛面向有意愿回国创新创业留学人员,搭建展示项目创意的平台,提供专业的帮助与指导,协助疏通对接有关资源。参加大赛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通过一年的积淀,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从初赛到复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幸运地入围第十五届大赛。
作为国家级的创业赛事,大赛充分考虑海外留学人员,特别是已在海外留学、工作较长时间的留学人员,在回国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切实的需求,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极具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大赛组委会带领入围项目代表走访国内多个城市,实地了解当地创业环境和扶持政策,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需求的项目团队匹配适宜的配套资源,项目团队可以直接接触到当地职能部门负责人,大大节省了孵化期所需的各项成本。
在整个走访过程中,无锡市“无比爱才,锡望您来”的引才诚意深深打动了我,促使我和团队将项目落地并向南方地区拓展的起点选在了这里。从无锡市到梁溪区,相关部门都为项目落地转化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从找到匹配的当地实力企业到为整个团队量身规划,甚至帮我们做了早期市场拓展。虽然疫情原因迫使项目落地时间线延长,但各方精准贴心的帮扶给了我们极大的动力,让我们对在无锡开展业务充满信心。
在“新兴”蓝海“乘风破浪”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13.5%。有研究认为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的重度老龄化社会,而之后大约在2060年,老龄人口比重将达35%,也就意味着到那时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是65岁及以上的老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工作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挑战。
从我们调查的数据看,2020年无锡市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35.6万,老龄化程度在持续加深,作为中心城区的梁溪区更是聚集了强烈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拥有大量相关资源。落地梁溪区产生的示范带动效应,可以更好地推进智慧养老项目在长三角地区迅速布局。项目运营后,老年医养护康服务以每人年均增值2000元计算,仅无锡市即可新增27亿的市场空间。医养护康一体化服务模式下老年人获得医疗、康复、护理的综合成本降低,人均诊疗服务费用的降低就是经济指标改善的直观体现,预计示范点覆盖区域内老年人的人均治疗费用可下降5%,或在治疗费用不增加情况下有效照护率提高15%。
同届大赛入围的小伙伴们都喜欢叫我“小頔姐”,认为我开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了他们,而我自己也很喜欢将温暖和能量带给身边的人,与创业路上的小伙伴们彼此鼓励、携手向前。作为女性创业者,我希望社会能够给予这一群体,特别是选择创业或重返职场的女性更多关爱和支持,因为在我们身上,有无限的可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素有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然而面对巨大需求量与服务提供能力间的不匹配,我国的现代养老产业无疑还是一片“新兴”的蓝海。未来,我希望能在这片蓝海中“乘风破浪”,让自己的创业项目能够不断向着链条完善、功能齐备的养老护理服务模式方向发展,为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安”,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幸福晚年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