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渡从河面缓缓驶过,碧波浮漾;街道的弯岔在绿植的点缀中散发出娴静的诗情气……目之所至,是依山而筑的城市建筑:有的房屋伫立陡峭的山顶,抑或在远山苍翠间独露边角;有的置于平地,以华美繁复的建筑风格惹人眼球。这种奇异的违和感,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无穷底蕴,同时也赋予其一种别样的包容情怀。这便是我印象中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罗斯岛屿上的景色
2018年的盛夏,伴着热意和怯意,硕士刚毕业的我背着行囊赴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这座边陲小城开启了国际中文教学生涯。此前我未曾停止彷徨思索:这座城市是否烙有独属于斯拉夫人的冷硬气质?这座城市的人民又是否像电视里演绎的一样热情骁勇?幸运的是,我可以用三年半的时光来探寻答案。
任教单位的部分文化成果展
教学期间当地汉语学员给予我理解与包容
2018年到任伊始,我就接到了学院指派的任务:去乌苏里斯克总统军校教授一堂中国文化(剪纸)体验课。当车驶入学校门口,两位身着制服的年轻负责人立刻接过沉重教具,一路热情地将我们迎进休息区,随后将我们引入不同班级。站到讲台上,面对着年龄在10-15岁之间、满眼好奇的军校学生,我难掩羞怯和紧张,磕磕绊绊地回忆提前背好的介绍语,操控着幻灯片遥控器的手在发抖。班级的两位女托管员见状,轮流用俄语协助我进行翻译讲解,还细心地将红卡纸裁好分发给每一位学生。授课过程中,她们主动帮我记录下生动有趣的课堂镜头,比如学生拇指被掉色的卡纸染红,学生戴着红纸帽子扮鬼脸……课后,负责人送给我一面军校旗帜表示谢意。可以说,真正与俄罗斯产生情感联结,正是从这第一堂文化课开始的。
此后,我逐渐掌握了汉语和文化课的教学方法。但是受制于专业限制且当地的英语普及率较低,我的教学策略并不是次次奏效。在教授高级商务中文课时,学员常对某些专有名词及文化现象产生疑问,这时我只能通过更简单的中文表达或直接用英语进行解释,这导致有时教学质量差强人意。但是学员并没有因此而埋怨或投诉我,反而在课下积极自学自查,有时还主动要求我进行听写或提问造句。
一次课下,在讲解完股票相关知识后,商务班一位年近六十的学员阿姨很认真的问我:“老师,您在中国玩基金和股票吗?”我回答说:“很遗憾,我并不会玩,也没人教我怎么玩。”下次见面时,她竟然送给我一本中文版股票书籍,对我说:“老师,我送您这本书,您可以从这本书学起,我还玩狗狗币(DOGE),但是您不要一下子玩很多,慢慢来,我们一起学习知识”。那一天我又惊讶又激动,连发了两条朋友圈向所有亲朋好友炫耀。
(国画)文化体验课上学员们认真学习画竹子
2018-2022年,我没有收到过有关课堂教学质量的投诉。可以说,在这场教与学的双向奔赴里,学员们以极度宽容友善的胸襟,为我创设了宽松且包容的教学环境,敦促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2020年下旬,我顺利考取了国际中文教师证书,并在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70年论坛征文活动中获奖,由我带课的HSK4高级班学员集体邀请我去市中心的中国餐馆聚餐庆祝。
与HSK4高级班学员在中餐馆聚餐庆祝
生活中与汉语学员及家长的深厚感情联结
我所教授的学员,年龄构成及中文水平跨度较大,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产生了似密友似亲人般的深厚感情,甚至于改变了双方固有的习好,去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事物。在孔院教学点第六中学教学时,我向四年级学员讲解生词“辣”,并介绍了我自己最喜欢吃中国的辣条。很多学员听到后,叽叽喳喳地告诉我说他们从没吃过辣条。在征得家长同意后,我购来辣条分发给学员品尝,得到了不错的反馈。让我忍俊不禁的是,一个小姑娘被辣到原地跳脚,却连吃了好几片,一边喝牛奶缓解辣劲儿一边直夸好吃。过了几天,班里一向沉默少言的男孩儿阿米尔汗竟然为我带来了一盒家长亲手烙制的酸奶油薄饼。平时,若逢中国的传统佳节,我会提前备置好诸如月饼、粽子一类的时令美食,让学员在了解节庆习俗的同时深入“沉浸式”体验。2021年初,我去一位小学员家中做客,他的奶奶为我做了三道最有名的俄餐:俄式饺子、放有сметана(类似酸奶油)的俄式红菜汤和сало (生腌五花肉),没想到自此之后我也迷上了сметана的独特味道。在俄罗斯的几年间,虽然我依然有着中国胃,但也习惯了吃饭用刀叉、喝茶时放糖。
学员家长包的俄式水饺
中学小学员认真完成我布置的家庭作业
教学员手绘中国元素“复活节”彩蛋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为了弥补我的语言短板,提升口语水平,我经常同学员相约课下互动,如一起健身、下象棋、做视频等。长期下来,我与学员得到了同步提升。2021年中旬,我与初中生学员谢尔盖合作,参加了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魅力文化全球行”征文活动,一起拍摄、剪辑当地特色景点视频,撰写双语文案、朗读旁白,在2022年获得了二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我和学员参加征文活动的获奖证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员携手为我“接力式”搭建救援与关怀之桥
2021年6月,在结束志愿教学任期、理应归国之际,受制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航空管制政策,我迟迟无法归国。当时我所处的境况较为复杂:一方面,我所持有的落地签、工作签和境外当地保险全部过期,属于境外非法滞留人士,且因为不可抗因素,被迫撤出单位宿舍而自行租房居住;另一方面,俄罗斯境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单日新增感染病例一度达到了17万例,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我,人身安全等各项权益都得不到保障,每天都在焦虑中惶惶度日。
学员们了解到我的情况,各自尽最大努力施以援手,帮助我渡过难关。鉴于我难以在短期内租到房子,学员谢尔盖的父母将其名下一套房子以极低廉的价位租给我,并在网络上查询办理落地签事项,耐心地为我解释每项条款,利用两个工作日为我打印出所需材料,开车载我去辖区移民区办理落地签。商务班的阿姨学员则亲自去新冠疫苗接种点打听外国公民接种俄罗斯疫苗的所需材料,随后一步步依照流程,分别带我前往指定地点公证护照翻译件,再携带护照原件及落地签去当地移民局Мои документы办理СНИЛС(养老保险)号,过程之繁琐让人头疼,可是她没抱怨过一次,甚至为我向公司请了假。21天之后,我才顺利拿到СНИЛС单。正要接种疫苗时,又出现了变故,血清抗体值检测结果显示我已感染新冠肺炎。拿到结果单的时候我的脑袋一片茫然,随即是无边的绝望,深感回家的希望渺茫。当晚跟一位过去感染的男学员交流情况时,没忍住大哭起来。男学员问询了我的症状,判断可能是误诊,并在第二天开车前来接我去另一家正规机构重做了两次检测,结果证明先前果然是误诊。2022年1月,在境外滞留了六个多月后,在驻俄罗斯使馆和语合中心的协调下,我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很难想象,没有学员的援助,我的回家之路有多坎坷。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难得开心的时刻是学员带着宠物狗来看望我
小学员笔下始终戴着口罩授课的我
事过境迁,却也并不遥远,我想念在俄罗斯停留的时光,也热爱现今在中国安稳的生活。我不是与俄罗斯擦肩而过的无名之人,回国后,拿起笔将我在俄罗斯的经历见闻写成了诗歌和散文,有幸刊发在几家杂志及报刊上。我的记忆里满是对俄罗斯的感激与怀念,幸福也好,悲伤也罢,再潮湿的经历,也是生命的养分,让我勇敢的于暗夜中将寂寞熬制成黎明的露珠,心无旁骛地踏上成长的旅程,雀跃着奔向未来。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