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5月新刊|“四轮驱动”构筑中印尼人文交流合作新格局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2022年第5期)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序幕的拉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强势发展,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当前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 

深化人文交流,构建人文共同体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近些年,国际关系、世界秩序、发展范式、生态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人类彼此紧密联系、全球性挑战与日俱增、不同思维与理念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建设路径不断丰富和完善。2020年11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重大倡议,明确提出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构建人文共同体是实现民心相通、夯实中外关系发展民意和社会基础的关键,而不断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既是构建人文共同体的必要路径,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

新形势下中印尼人文交流快速发展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同为发展中大国、本地区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拥有共同利益,承担共同责任。建交70多年来,两国双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连续10年成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国企业对印尼直接投资19.8亿美元,同比增长86.5%,蝉联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特别是近年来,两国携手前行、迎难而上,关系定位不断提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明确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树立了发展中大国精诚合作的典范。作为亚洲的文明古国,中印尼两国人文资源丰富,双方开展人文交流具有坚实的历史和社会基础,不断创新的中印尼人文合作也为地区和全球发展大局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中资企业浙江岩土基础公司和印尼培训机构合作培养的首批19个旋挖钻机操作手之一印尼小伙优素福·普拉赛提约在操作旋挖钻机    摄影|新华社记者  杜宇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元首认为,人文交流对加强和扩展双边关系至关重要,同意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扩大民间往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中印尼人文交流逐年密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首先,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不断升级,实现了中印尼人文交流里程碑。2015年,两国共同启动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这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首个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的首个人文交流机制。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迄今已经举行三次会议,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参与更加广泛,为深化双边人文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2021年,为更好地汇聚资源,形成更大合力,更全面深入、高效务实推进后疫情时代中印尼双方合作,两国将原有的政治安全、经济、人文三个副总理级机制整合,建立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友好关系在后疫情时代结出更多硕果,造福两国人民和地区内各国人民。

  其次,中印尼人文交流保持高频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态势,各领域已逐渐形成品牌项目。双方教育交流务实推进,文化交流丰富多彩,卫生合作不断拓展,青年互访力度增强,体育交流重点突出,旅游交流互动频繁,科技交流精彩纷呈,媒体互动方兴未艾。中印尼两国共同推动落实了高温气冷堆联合实验室、高铁研究中心、大熊猫保护研究及大熊猫落户印尼、公共卫生人才合作培养计划、中印尼科学家交换计划、海外本土化中国节目频道“Hi-Indo!”落地、百名青年交流项目、高校智库联盟、中印尼交流专项奖学金等一系列旗舰、品牌项目,搭建了民间交往的友谊之桥。

  第三,世纪疫情下中印尼深化公共卫生与抗疫合作,人文交流形式不断创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主席四次与佐科总统通电话,两国积极沟通,相互支援医疗物资,在疫苗研发、抗疫经验分享等方面切实合作,印尼中资企业捐资捐物援助抗疫,积极投身当地生产建设,在“保建设、保生产、保就业、保民生”方面的贡献得到印尼社会高度肯定,充分体现了两国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彼此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同时,两国通过线上教育、视频研讨、“云夏令营”等方式,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创新两国在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的交流形式。疫情冲击下,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风月同天、共克时艰,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两国人文交流合作。

“四轮驱动、精准发力”

开创中印尼人文交流合作新未来

  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新起点上,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印尼正朝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百年目标迈进,两国面临广阔合作前景。构建中印尼人文共同体是实现双边关系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合作“四轮驱动”的重要基石,是促进两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核心路径。鉴此,我们应“四轮驱动、精准发力”,不断深入推进新形势下中印尼人文交流合作的新格局构建,向打造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进。

  一是以政治为驱动,以两国元首外交为首要,持续引领两国人文交流合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克服疫情阻碍,创新互动模式,不断丰富两国人文交流的时代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印尼传统友好关系。要在不同领域推动灵活、可操作性强的人文交流政策,建立相应机制,为构建人文共同体提供保障和依据,确保后疫情时代中印尼人文交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升人文交流的层次和质量,打造发展中大国人文交流合作的典范。

  二是以经贸合作为基础,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海洋支点”构想与两国人文交流合作的互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文交流润滑剂。人文交流要适应《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立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围绕“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两国双园”“雅万高铁”等两国共建重大项目,思考和制定中印尼人文交流新的合作规划和发展纲要,实现人文交流合作为中印尼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服务。

  三是以海洋人文交流为创新路径,开拓海洋人文合作的广阔空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不仅是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也是印尼赖以生存的家园。推动中印尼海洋合作,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符合我国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现实要求,也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海洋人文交流合作的根本在人,开展中印尼海洋人文对话与合作能够有效推动海洋理念的交流互鉴,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创新。要以中印尼海洋人文对话与合作为突破点,以交流促互学,以合作促互信。两国亟待进一步丰富中印尼新的海上合作备忘录内容,为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提供助力,实现海洋文明互鉴,将南海打造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四是丰富后疫情时代人文交流内涵,坚持开放包容,提升我国人文交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双方要通过拓展线上旅游,开展“云游”项目,为疫情后全面恢复旅游合作预先做好充分准备;推动教育合作,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创新线上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加强职业教育合作;此外,还应加快运动员培训交流、扩大智库、传媒等领域互动,为两国关系发展进一步夯实民意基础。

  同时,构筑后疫情时代的中印尼人文共同体,还应注重几点:第一,要在两国间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通过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形成多元互动的中印尼人文交流格局。第二,要精准发力重点合作领域,一方面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另一方面,要围绕教育、青年、智库领域的旗舰项目,汇集各方智慧和力量,深耕厚植、务实合作。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人文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与其他对外交流方式相比,人文交流更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先导性和持久性的特征。中印尼人文交流源远流长,加强两国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能够不断加深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认同,推动我国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中印尼人文交流合作新格局的构筑也将助推中印尼人文共同体的打造,促进互信、互利、互惠、团结协作的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并在我国总体面向东南亚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构建。(作者孙晓萌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傅聪聪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