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网讯)8月23日,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论坛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本届论坛以“面对世界变局,推进区域与国际间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主题,50余所中外大学的260余名嘉宾在线上线下齐聚论坛,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助力中西部职业院校“走出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在视频中向在场嘉宾发出倡议,希望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我国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合作框架下,以职业教育校企联合等途径,打造国际化职业教育品牌,促进中西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认为,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要构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体系。一方面,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和培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科学技术等优质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内外教育系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在深度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为世界提供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分享了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取得的新成果。目前,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教育合作交流关系,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留学目的地国,有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累计学习使用中文的人数达2亿。
论坛上,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员刘育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赵志群,浙江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雪萍,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校长李裕光,泰国西那瓦大学校长周非,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维特利亚理工学院校长Mark Oldershaw,新西兰ICL教育学院集团校董会主席Ewen Mackenzie Bowie,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联盟秘书长Simon Shi,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驻华代表Carsten Jaekel,白俄罗斯创业与管理学院校长Nikolai Sinyak分别以“资历框架建设与职教国际合作”“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共同挑战与共同行动”“国际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质量与效益”“东盟职业技术教育区域化发展的路径、特点与启示”“向电子教育时代过渡还是以科技改变教育”“工业4.0下的中泰高等教育合作”“新西兰职教体系及中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新西兰私立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办学战略和举措”“新形势下中澳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模式与建议”“工业的熟练工人和专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国际一体化的双学位课程项目”作主题演讲。
论坛当天,多位专家学者进行圆桌对话,重点就职教境外办学“缺乏海外办学经验和专门人才,造成了无法识别风险,决策难;缺乏愿意接受合作办学的国外办学主体,造成了落地难;缺乏必要经费,造成了硬件缺位,软件运行难”三大痛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倡议建立“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境外办学合作联盟”。随后,在场院校代表发起联合倡议启动仪式,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与希望教育集团签署“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境外办学合作联盟”倡议战略框架合作备忘录。
论坛闭幕式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双鼓在总结时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经历了从单项“引进来”到逐步“走出去”的过程,如今主动“走出去”的特征日益明显。当前,中国正在加大步伐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开放促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胜任力。为此,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力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供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