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我在白俄罗斯用热情传播中华文化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去年冬天,我踏上了白俄罗斯这片陌生的土地。尽管大学的专业学习为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真枪实战”进行国际中文教学,我心里还是有些没底气。刚到学校上课时,我由于语言不通、没有教材、与学生不熟悉而有些担忧,但我遇到了一群天使般的孩子,她们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第三节课结束,我能准确地喊出她们每个人的名字,课后她们主动给我拥抱,让我又惊又喜,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后来这些学生只要在学校碰到我,都会给我一个拥抱。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跨越9000多公里来到这里的意义。

摸索前进

  在来到白俄罗斯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之前,我在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艰辛。本着继续深造的想法,我决定辞职并成为一名中文教师志愿者。孔院中文教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窗口,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把优秀文化用更妥善的方式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仿佛一个身怀无数国家珍宝徒步到异国、迫不及待向众人展示的旅人,我总是忍不住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一股脑儿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但我想教给孩子们的越多,越把控不好教学的节奏。第一节课我就操之过急灌输了过多内容。后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总结经验,逐渐放慢了教学进度,每节课从一个简单的词语教起,再到书写汉字,并给予评价和奖励。学生们发现自己不仅能掌握学习内容,还能得到老师的正面反馈,纷纷变得兴趣高涨。后续的课程,我逐渐提升难度,将课堂内容延伸到短句、长句和对话,此时,接受这些内容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难度了。

  作为母语者进行语言教学时经常会产生的误区就是我们习以为常并且认为很简单的话语,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并不简单。中文可以用寥寥几个字表达的内容,在俄语中却要花上很多单词和修饰,我需要耐心地给他们区分其中含义、教他们认识汉字并进行书写、让他们掌握词语句子并进行对话。课容量很大,我需要循序渐进地带着他们学习,偶尔也要面对孩子们失去耐心开小差或耍赖的困难。有趣的是,有个学生在课外自学了中文,有一天跟我告别的时候突然对我说:“师傅,再见!”令人忍俊不禁却又无法反驳。

  除了语言教学,中国还有许多值得展示的美,我给学生们看了大熊猫,他们大呼喜爱,天天喊着“我喜欢熊猫”,我就进一步给他们展示中国武术、传统舞蹈和美食,带着他们比招式、练毛笔字、剪纸。创意超群的学生们总会给我意外的反馈,比如在教室里互相追逐时来一个“佛山无影脚”并大喊“功夫”,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此外,博大精深的中文并不能在只言片语中解释清楚,而我不会俄语,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这个困难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逐渐化解,我熟练地运用肢体动作、一点点蹩脚俄语、中英文,还有手机的翻译功能实现了和孩子们的交流。这些聪明的学生跟我越来越有默契,有时我没法与别人交流,他们甚至能充当我的翻译家和传话筒,我非常感动和欣慰。

百般体会

  在没有课的日子里,我喜欢在城市各处漫无目的地闲逛。我参观了布列斯特要塞,到校园附近的教堂散步,还走过他们的国家图书馆、天鹅湖、明斯克海……这里处处带着不同的风情,给我留下不同的回忆。

  走在异国的街道上,我总能感受到本地人好奇、探究的目光,而我们也逐渐对这种不带恶意的目光习以为常。本地人大多十分友善,我慢慢也能和他们交流,偶尔还会遇到一些十分有趣、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这样轻松又宁静的日子,十分难得可贵。

  在白俄罗斯,坐火车时能看到中国铁路的字样,中国参与了这里地铁三号线的建设,中白工业园的蓬勃发展,华为小米手机的普及率很高,这些都让我不禁感慨中国的影响力,我深深为祖国而自豪。课堂上,我给孩子们看了很多中国的风景、美食和文化视频,她们很想去中国,我说非常欢迎,我会在中国等你们。


  在白俄罗斯布列斯特担任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教师已9月有余,从最开始的陌生、担忧到如今已经逐渐习惯并且生活自如,期间诸多体会,百般滋味萦绕心头。多庆幸人生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让我走出国门看看这大千世界,更能让我满怀对中华文化的爱,把它带到这些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孩子面前。这些都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特别的回忆珍藏于脑海。(作者系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