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雪皑皑的冬季到落叶纷飞的秋季,我在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孔子学院已经工作了近9个月。在这将近9个月的时间里,酸甜苦辣我皆有所尝,始终不忘自己作为国际中文教师的使命。
犹记得刚到孔院的那段时间里,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我是否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不懂俄语的我如何顺利开展教学?面对年龄不同职业各异的学员,我如何和他们顺利沟通?应该如何平衡教学节奏?各种烦恼萦绕心头,我十分焦虑。面对各种难题,我决定先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取经并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提前试讲和听课学习,把学到的经验和注意事项罗列出来,还设想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及解决办法。
怀着紧张与期待,我给HSK四级班和五级班的学生上了第一节课。站上讲台后,我积郁心中的担忧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欣喜。虽然大家的年龄和职业不同,但中文水平类似,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很好。当我抛出互动的“橄榄枝”时,不管问题多难,他们总会有所回应,这令我欣慰不已。不过,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凤兰生词发音很准,但读课文时会出现个别词声调不准的情况;安琪和安吉丽娜中文词汇量丰富,但经常搞混声调,“阴平阳平”把握不准,“上去”难分,安吉丽娜的语言组织不够流畅,欠缺逻辑,表达能力欠佳;菁金发音标准、理解能力强,但有时思维过于活跃,讲中文时会偏离中心主题。
针对这些难题,我增加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环节,演讲主题皆出自教材,还对学员的情况“对症下药”。针对凤兰的情况,我让她每天给我读一篇课文,我帮她纠正连读时个别词的发音,以此形成语感。对于安琪和安吉丽娜,我设计了字词句“声调”发音练习,从单字练习到多个声调组合成双字和四字成语练习,再到句子练习和绕口令训练,她们逐步掌握了声调发音方法。我还会在课堂上让菁金和安吉丽娜多开口说话,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罗马非一日建成,我深知她们的学习不会一蹴而就,但我能明显感觉到她们的努力和进步。凤兰坚持每天读一篇课文,安琪和安吉丽娜会告诉我做了哪些声调练习,菁金在课堂上越来越积极主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一起参加了一些中文比赛进行“实战”,“中文奥赛”、“汉语桥”比赛、“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最·孔院”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申请、“文化小大使”活动等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安琪的《山水画》在“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中获奖(画作落款“安娜”为学员音译名)
与学员们制作“最·孔院”短视频时的合影
多亏了平时的努力刻苦,一学期下来,她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文发音较以前更标准,表达也更有逻辑、更流畅。结课时,安琪激动地跟我说,她能明显感觉到发音更准了,口语更好了,她的中国朋友也这么跟她说。菁金也很兴奋地表示,以前她的口语和表达能力不好,因为极少有开口的机会,而这学期能经常开口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不少。安吉丽娜的听说读写综合技能都有所提高,还成功申请了“大连理工大学2022年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研修项目。看到大家的进步和成绩,我很开心也很幸福。结课后的暑假,凤兰还在坚持读书打卡,14岁的她和我说:“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去中国留学深造的种子,希望进一步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了解美丽的中国”。我很感动,为这些可爱的学生们而骄傲,也为自己能为中文教学事业出一份绵薄之力而高兴。
HSK四级班和五级班的教学进入正轨后,我收到了一项“非同寻常”的教学任务,那就是教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娜塔莉亚学习中文。这个任务光荣又极具挑战性。对于我来说,外方院长选择我担任她的中文老师,是对我教学能力的肯定,此是喜;而我怕辜负她的期望,此为忧。然而,心中再惶恐不安,也要进入实际教学。我先征求了娜塔莉亚的意见,了解了她的中文水平和学习需求,随即做好计划,选择适合她的教材,准备教学材料和课件。第一节中文课后,我发现娜塔莉亚十分聪明,汉字写得工整又好看,极富语言天赋,理解能力不亚于HSK班的高水平学生。她在课上也许看出了我的紧张,言语之间常含友好之情、鼓励之意,我的紧张逐渐消失。
给娜塔莉亚上课剪影
神奇的是,纵使我非常紧张,但进入教学状态后,我的心中就只有责任。也许之后我还会遇到身份各异、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我需要做的就是放下心中的不安与紧张,了解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我明白,作为“国际园丁”,在栽培瀚宇之花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荆棘虽在,我依然会迎难而上,寻求解决之法,纵路漫漫而修远,吾亦将努力求索之。(作者系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