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已拥有43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位居世界第一。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也是每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非遗项目的发掘,传承人的培养,到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如何更好地让非遗“活”起来更广泛地走进公众视野,为如何做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代表委员们都在积极建言献策。我国的各级各类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宝,传承保护非遗的队伍中应该看到更多留学人员的身影。
关注了解非遗有助于留学人员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留学人员会感觉自己“越出国越爱国”。事实上这种情感不只源自对国家发展硬实力的自豪,更应饱含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留学人员走出国门,时刻都在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对话,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产生“文化休克”在所难免。能否平稳度过初到异国时最强烈的冲击期,能否在此后长时间的学习生活中找到文化上的充实感,既取决于个人的沟通适应能力,更重要的也在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吸收程度。
认识学习非遗有助于留学人员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是公认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备受世界瞩目,透过文化看中国无疑是更利于外国友人推开感知华夏五千余年人文历史之窗的方式。负笈海外的留学人员是向世界传递友谊的使者,认识一项非遗,学习一项非遗,能让自己讲出的“中国故事”更言之有物、更生动直观、更具文化内涵,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珍爱本民族文化的良好形象。
传承保护非遗离不开留学人员的智慧和参与。非遗的价值在于“古老”与“珍贵”,传承和保护却需要“青春”与“大众”。特别是那些“隐藏”在乡村的地方性非遗项目,是一方水土长久文化积淀的典型产物,但往往“养在深闺”难为外人所知。如何找到帮助其打开全国甚至全球视野的途径,拥有跨文化交流实践经验和先进运营管理理念的留学人员无疑是具备优势的。“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是服务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国家级赛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高技术服务”“现代服务业”等分类下有越来越多的参赛项目是围绕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而展开的。很多留学人员不仅能够敏锐地发现某项非遗的独到价值,还能为其制定一系列的中长期国际推广计划,致力于打造出现象级的“文化IP”。有些项目已在地方上成功落地发展,将当地特色非遗编制成体系化的课程带进中小学校,创办企业让非遗工艺拉动就业,创造经济价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时提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简述2023年工作重点时也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非遗可以说是识别一个民族的“文化DNA”。各美其美方能美美与共,留学人员走上世界舞台,要塑造自信、勇毅、进取、开放、包容的中国青年形象。鼓足身为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不妨可从识得、领悟本民族之“美”开始。(作者系神州学人记者)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