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海外中文教师,我的教学第三站来到了墨西哥。到今天为止,我到墨西哥城已经一月有余,满城的蓝花楹绽放着淡紫色的小花。我和这些漂亮的小花很有缘分,它们陪我走过了十年海外中文教育的生活。
被“铃铛”扑了脑袋
我这次的工作地点在墨西哥城孔子学院,从住的地方步行过去,正好有一路的蓝花楹。蓝花楹盛开时的花朵像极了铃铛,一阵风吹来,路面仿佛铺上了一层紫色的“铃铛地毯”。有时我抬起头,与蓝花楹对视,“铃铛”就铺天盖地扑向我的脑袋。我想,这个植物是不是复刻了墨西哥人的性格脾气,不然怎么会对一个陌生人如此热情随性。
我对墨西哥的初印象来自我的西班牙语老师。一年多前,我计划到墨西哥做一名中文教师,为了能够得到这个机会,我找了一位西班牙语老师,她是土生土长的墨西哥人,总是热情地给我介绍墨西哥的风土人情。墨西哥城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基础设施,具有百年历史的地铁线路就是其中之一。一次,我坐地铁,地铁突然停下,驾驶员悠闲地从车厢走出来,当地人神色如常,只有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外国人非常着急,等了很久,地铁才缓缓开动。也许正因为这种生活中的小事,墨西哥人对时间特别宽容,约定好见面时间,他们可能会晚半小时甚至更久才出现。我的西班牙语老师曾笑着跟我举例,时间观念这个问题,常常只有外国人在讨论,墨西哥人并不关注。初来墨西哥,我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被时间裹挟着前进,不必着急地往前冲。
山上唯一的一棵蓝花楹
我的海外中文教学第二站是在圣城大学,它位于东耶路撒冷,紧邻着巴以隔离墙。那里的人们喜欢种橄榄树,蓝花楹并不是那里特色的物种。一次徒步,我穿过漫山的橄榄树林,意外遇到了正开得绚丽的蓝花楹,整座山上只有那么一棵。我好奇地打听了一下,原来是旁边一户人家栽种的。
2016年,我成为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批中文教师志愿者,那时,圣城大学还在积极申请孔子学院。那一年,我第一次看到被烧得黑漆漆的隔离墙,第一次闻到了催泪弹的刺鼻味道,也第一次遇到刚出监狱便跑来跟我商量如何继续接下来课程的学生。
第二个任期里,我收获了许多感悟,我离任的那年,恰好30岁。我想我该去学一学关于国际中文教育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于是,我收拾好行李,坐上了前往新加坡留学的飞机。
远远观望的“云雾”
而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蓝花楹,是在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塔那那利佛。当时,我坐在出租车上,经过中心地标阿努希湖时,听到同伴惊呼:“好美呀!”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才看到湖的另一边有一团团“紫雾”。可惜,车开得很快,之后,等我打听到它的名字时,我已经离开塔那那利佛,北上去往我将工作的教学点。
教学点的工作很忙。我既要想尽各种办法激发法国中学的孩子们学习中文的兴趣,又要精心准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们的中文课程。那时候的晚课,上课中途停电是常有的事,于是,伴着蜡烛的微光,上课也变成了一件浪漫的事。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对蓝花楹的印象如此深刻,或许是因为蓝花楹热烈、蓬勃的形象,像极了初出茅庐、怀揣着国际中文教育梦想的我。
身处世界不同角落的蓝花楹,开花的月份或许不同,但一旦到了花期,便会是一片绚烂。我的国际中文教育之路,浸润在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花期之下,我珍惜现在,也很期待未来。(作者系墨西哥城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