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东北林业大学越南籍校友陈儒决回国创业的第10年。他在越南成立了国际教育公司,致力于推广中文,为越南学生来华留学深造和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来到离家乡如此遥远的中国哈尔滨留学,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挑战。”陈儒决说,“回到越南开办中文班则是另外一个挑战,人只有在挑战里,才能激发生命的张力。”
留学中国
2013年,陈儒决来到中国求学,成为东北林业大学招收的第一个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硕士留学生。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适应气候和语言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难关。陈儒决说:“哈尔滨的气温有时会降到零下40摄氏度,和越南差异很大,我的中国同学都问我冷不冷,但是我觉得这点冷和哈尔滨绝美的雪景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语言是每个留学生需要解决的大问题。陈儒决回忆起初来学校的感受:“因为我是中文项目生,老师会用中文授课,组会需要用中文发言,我爱吃的馆子要用中文点菜,国际学院的老师们也总是告诉我,尽量用中文交流,有助于我快速融入。”那段日子里,陈儒决下了很多苦工,努力学好中文。
硕士毕业后,陈儒决在导师的建议下再次回到母校读博。“这让我既惊讶又荣幸。”陈儒决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特别清楚,老师们在我身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指导留学生比指导中国学生辛苦得多。”陈儒决多次提到感谢:“感谢中国的来华留学政策,给我提供了如此难得的机会,感谢我中国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总是愿意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我,让我感到温暖。”
“不能白学,让中文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毕业回到越南后,陈儒决计划开办中文培训班。他说:“一方面,是‘一带一路’倡议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景,另一方面,我想兑现和老师们的承诺,成为一个真正中越文化的交流使者。不能白学,要让中文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很快,陈儒决成立了越南时代国际教育公司,“中文推广者”成了他给自己的新定位。从招生、到教学效果、家长咨询,陈儒决事事都亲力亲为。他感慨:“做这个行业要怀揣敬畏之心,也唯有亲身投入,才能体会此间的意义和艰辛。”
公司成立4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与越南2所大型国际学校联合开发了高中中文课程。截至2023年,陈儒决的培训班里有2000余名越南学生通过了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考试。他也会鼓励优秀的越南学生到中国高等院校攻读学位,特别是母校东北林业大学。
这10年里,陈儒决觉得自己就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着往前走。新冠疫情期间,境外中文教育受到重挫,陈儒决的公司面临师资和生源的双重折减。“像我们这样的教育机构市场空间很灵活,但也更容易随大环境的变化而起伏。”陈儒决说,“之所以一直坚持,是源于对中文教育的热爱,让我想做变局中的不变量。”
谈到“一带一路”倡议对自己的影响,陈儒决说:“教育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方面,不仅给了我深造学习的机会,也搭建了很多中越青年开展学术和文化活动交流的平台。我在其中感受到连接的重要性,人类的命运是相互连接的,我愿意用自己的力量,让中国与越南相连。”
这种连接的智慧,包含着理性、善意和不断向上的劲头,如世界风云中的熊熊篝火,照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每个摸索向前的身影。(供稿/东北林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文字/陶知言)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