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近年来,东南大学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强校道路,大力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高质量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东南大学国际学生教育历史悠久,学历生逐年增长,学生结构不断优化,生源国别日益多元。学校积极组织国际学生走进中国乡村,感知中国乡村新发展、参加志愿服务、感知中国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打造来华留学生学习成长的第二课堂,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走进中国、邂逅乡村,做在华“新农人”
国际学生与中国的故事不仅发生在繁华都市,还发生在美丽乡村。从中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来华留学生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10年来,东南大学定点帮扶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的故事在学校国际学生中广为流传。国际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定点帮扶工作,学校百廿校庆期间,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聚力定点帮扶 共兴彝绣文化”南华彝绣展,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并在国内外社交媒体积极宣传中国非遗南华彝绣之美,讲述东南大学的帮扶故事。
国际学生们还主讲了文化课程——云游五大洲。来自塞内加尔的硕士研究生伊玛表示,南华县曾经是贫困县,如今已经脱贫,走上乡村振兴新道路,“我十分有幸参与到帮扶工作中,通过给南华的学生上世界文化课,带他们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以此报答中国给我的学习机会。”
学校今年还举办了“图书漂流 共读好书”活动,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24个国家的在校留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乡村学子中撒下知识与爱的种子。来自伊朗的博士研究生山姆在活动中以个人名义捐赠了100多本图书,并写下寄语“每本书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可以激励人的成长,希望这些书可以带你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我一样做走向世界的青年,成就自己、造福家乡。”国际学生在深入了解和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他们逐步成为“新农人”,为自己“第二故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志愿中国、止于至善,续世间暖与爱
学校的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实践中进一步增进对于中国社会的理解与认识,在异国他乡寻获到归属感和荣誉感。
国际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广泛,不但参与校级志愿服务,还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新冠疫情期间,同学们走进社区助力抗疫工作;国家公祭日,积极担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紫金草国际志愿者,通过文明引导、志愿讲解、翻译史料、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向世界传递和平理念,讲述南京记忆。同学们用志愿服务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践行“止于至善”的东大校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接续传递人间真情与美好。
感知中国、体悟文化,促文化新融合
学校构建“语言+文化”的国际学生汉语学习平台,打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国际学生文化活动新形式,组织国际学生到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争做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弄潮儿”。
学校通过开设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等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体验课程,让大家在艺术创作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举办主题活动,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更好地感知中国、融入中国,积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通过组织参与汉语桥“一分钟·谁是‘带货王’”中文挑战赛、外国人汉语大会配音秀、同乐江苏汉语演讲比赛等各类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帮助大家快速提升中文水平;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水韵江苏·运河行”“遇见小西湖——南京城市记忆寻访”等各类活动,在行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东南大学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责任担当,主动服务国家发展,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培养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来华留学生,让他们成为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桥梁,为推动来华留学教育和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供稿/东南大学校长办公室、海外教育学院 文、图/储楚、严晨欣、陈久宇欣)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