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推进塞尔维亚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北京出席2023世界中文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他指出,中文是中国的语言,也是世界的语言。推进新形势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和世界语言交流合作,需要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促进文明互学互鉴,秉持开放包容,强化守正创新,共同推动世界多元文明繁荣发展。世界中文大会的召开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奋斗方向,2023年,驻塞尔维亚使馆加大对中文教育支持保障力度,推动孔子学院建设发展合理布局,融合当地职教特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助力塞尔维亚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基础愈发牢固。起始于2013年的“塞尔维亚中小学汉语教学试点项目”于疫情期间到期结项后,使馆积极推动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和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与项目各教学点协商,按照教学点所在中小学的发展目标及孔院正式教学点建设的基本要求,推动孔院对各教学点的中文教学进行统一管理,并理顺关系、明确权责、制订长期发展规划。逐步理顺的中文教育管理体系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巩固了孔院作为中文教育机构核心的地位,增强了孔院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为塞尔维亚中文教育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使馆努力为中文教学提供更多坚实保障。使馆在走访中了解到贝尔格莱德大学中文专业专用语音教室的电教设备系统设备老化、软件陈旧,积极协调资源,通过社会捐赠电子白板和配套笔记本电脑等途径,解决了实际困难,大幅度改善了教学条件。今年使馆还协调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向贝尔格莱德语言高中孔子课堂赠送价值三千欧元的中文书籍,进一步丰富了该校的中文资源库。

  发展愈发稳健。使馆积极促成的由江苏大学与尼什大学合建的在塞第三所孔院获批建立,新孔院与诺维萨德大学孔院、贝尔格莱德孔院形成塞尔维亚中文教育北、中、南全覆盖的格局。同时,贝尔格莱德大学语言学院在全校率先成功开设中文选修课,为学校未来推广中文教学起到积极示范效应。在使馆的努力下,塞尔维亚中文教学取得显著成绩。在2023年“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中,使馆推荐的贝尔格莱德大学语言学院学生李一帆荣获“全球总冠军”;在“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中,使馆推荐的艾米丽荣获“一等奖”和“欧洲冠军赛总分第二名”,并被授予“汉语大使”称号,其带队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贝尔格莱德孔院塞方院长普西奇教授因多年来在中文教学和孔院管理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颁发的“2023年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今年,使馆积极协调孔院举办“国际中文日”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热情。使馆推动贝尔格莱德大学和中方合作高校山东大学成功举办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建立教师互访、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合作机制。

  服务愈发突出。塞尔维亚是首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支柱国家,塞尔维亚正在积极引进中国职教资源,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使馆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于职教出海,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今年5月,由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贝尔格莱德应用技术学院合建的“中塞旅游学院·鲁班工坊”在贝尔格莱德揭牌,它是中国首批25个鲁班工坊之一,也是全国旅游类院校唯一通过认定的项目,以“中文+中式烹饪”培养塞籍学历生,同时为塞尔维亚中餐馆从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12月,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塞尔维亚“红帮服饰技艺工作坊”在贝尔格莱德揭牌,探索“职教出海”发展新模式,向塞方推介中国地域优秀传统服饰技艺,加强服装设计、生产、理念、文化等方面交流合作,推进中塞职业院校“中文+职业技能”融合发展。同时使馆鼓励孔院积极参与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项目等,相继发表《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的传播》《中国文化传播与研究》《“中文+茶文化”特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等高质量论文。

  2024年是塞尔维亚开展中文教学五十周年、诺维萨德大学孔院建院十周年,也是尼什大学孔院正式运行元年。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将积极推进尼什大学孔院揭牌事宜,确保起步平稳,开局良好,未来将通过多种途径塑造中文教育品牌形象,充分挖掘当地中文学习需求潜力,加大投入,扩大教学规模,提高中文教育水平,推动塞尔维亚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认知和亲近感,充分发挥语言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中文教育发展走深走实。(作者系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文教处二等秘书)

责任编辑:杨匀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