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孔子学院二十载耕耘绽芳华
发布时间: 来源: 《孔子学院》院刊

  大连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大外”)17年如一日,深耕中外教育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大外现有10所孔子学院,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在国际中文教育、促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及中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校长刘宏长期关注和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在孔子学院二十周年庆之际,她回顾了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并为孔子学院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问:您怎么看待孔子学院二十年的发展成就?

  答: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文明交流和对话越来越成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的重要途径。二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中文国际传播,推动中外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为各国间建立更多文化联系和交流机制,应该说成果非常显著。

  孔子学院极大推动了国际中文教学,扩大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影响力,增强了中文的国际沟通功能,提高了中文的全球服务能力,加快了中文成为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的进程。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和相关国家秉持“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在1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96所孔子学院和757个孔子课堂。中外共建双方依托孔子学院不断优化全球中文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国际中文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和体系建设,加强语言文字、国别区域和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孔子学院积极促进世界各国进行中文教育的整体规划,支持各国高校中文专业和课程建设,支持各国中小学开展中文教学,助力多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孔子学院整合国内外资源优势及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化社会力量,使中文更加深度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中文+职业”“中文+专业”的教育模式为全球数百万民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满足了海外企业对本土人力资源的需求。新时期的孔子学院已从规模化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实现了民间化、品牌化的运作模式。

  孔子学院二十年的发展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杰出成就。二十年的国际中文教育为实现中文国际化的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年的发展成就证明了孔子学院是中外文明互学互鉴、双向交流的优秀平台。大外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带着精彩的演出“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在2014年,孔子学院十周年时,我带领大外艺术团赴南美洲哥伦比亚孔子学院文艺巡演,当我们的师生用竹笛、二胡、琵琶、古筝等中国传民族乐器演奏出当地名曲《哥伦比亚大地》,中国青年艺术家与海外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2018年,我校意大利恩纳“科雷”大学孔子学院与诺托市政府联合举办了第39届“鲜花节”,中意两国青年艺术家用花瓣、咖啡豆等材料在城市的主街道上,共同绘制了圣哲孔子、敦煌飞天、杨柳青年画等16幅中国主题元素的“鲜花地毯”,在古老而美丽的西西里岛,中意两国艺术完美地融合,实现了孔子学院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发展的美好愿望。

  近些年,我先后访问过俄罗斯、亚美尼亚、葡萄牙、意大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每到一处都深切感受到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感受到它在促进中外人民心与心相通中发挥出的巨大能量。孔子学院把中文和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国,把和谐、友爱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又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中国,书写着中外文明互学互鉴的绚丽篇章。

  在国与国之间联系愈加紧密的今天,只有和平共处,平等对话,建立相互信任与尊重,加强沟通与交流,才能构建起一个民相亲心相通的和谐世界。这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孔子学院二十年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正是这一愿望的生动例证。


  问: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孔子学院建设有哪些特色?

  答:目前,大外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已进入第17个年头,10所孔子学院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孔子学院是中外大学的合作,依托了中外大学成立理事会,共同负责孔院的决策与管理。大外作为中方大学在支持孔院建设方面有进行了很多积极的探索。

  一是建设发挥主体作用的管理机制体制。学校制定孔子学院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孔子学院运作;建立海外孔子学院、校内汉学院、二级学院、孔子学院工作处和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五位一体”工作模式,实现学科交叉资源共享、校内外海内外联动;建设跨学科人才库,制定政策鼓励学校优秀人才参与孔院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孔子学院争取充足的经费支持,全力保障孔子学院有效运营。学校形成了对孔子学院的理论支撑、制度支撑、学科支撑、信息资源支撑、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支撑的发展格局,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中可推广和借鉴的经验。

  二是坚持中外共建、共享共赢,打造孔子学院特色品牌。例如,我校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开展一年一度的“中国新电影”电影节活动,在俄罗斯建立中国现代电影的艺术品牌;日本冈山商科大学孔子学院连续15年与当地广播电视媒体RSK合作开办每周一次的“跟我学汉语”特色栏目,听众覆盖八个县400万人;韩国仁川大学孔子学院连续举办十届“魅力汉语,美丽辽宁”主题中文演讲比赛,展示辽宁的历史文化,促进中韩大学生交流;在谷雨时节的“世界中文日”,我校联合海外孔子学院共同举办中亚音乐会、中俄音乐会、古诗词大会等特色活动,打造“国际中文日”品牌项目,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三是整合中外优质资源,开展“中文+”教育模式。例如,我校意大利恩纳“科雷”大学孔子学院开展“中文+艺术”课程和文化活动,开展中国戏剧影视专题系列讲座,将意大利歌剧和中国京剧对比,吸引意大利学生和民众学习中文;葡萄牙阿威罗大学孔子学院坚持“中文+学术”特色发展,创立了葡萄牙首个中葡国别区域研究多语种学术期刊《东游》,出版《陶瓷之路》《葡萄牙文学中的东方意象》《澳门葡语文学中的东方情感》等多部专著,多次举办“葡萄牙与新兴市场”“葡萄牙—中国跨文化对话” 等主题学术研讨会,为更多致力于中葡关系研究、中国问题研究、跨文化研究的两国学者搭建交流平台,该孔院也因卓越的办学成果于2022年获评“全球示范孔子学院”。此外,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每年举办“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双边合作研讨会,研讨中俄多领域合作,为中外学者搭建学术对话的平台。

  四是促进融合发展,探索孔子学院本土化路径。以我校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孔子学院多年持续支持当地中小学开展中文教学,于2015年推动中文纳入亚美尼亚国民教育体系。孔院帮助外方大学设立了“中文师范专业”,在亚美尼亚建立了斯拉夫大学本土中文师资培训基地。今年4月,我出访亚美尼亚期间为首批17位完成培训的中小学本土中文教师颁发了上岗证书。在孔子学院的帮助下,亚美尼亚中小学中文教学点实现了本土师资全覆盖。在本土中文教材建设方面,孔院的中外教师团队共同编译了《快乐汉语》亚美尼亚语版本,该教材被亚美尼亚教育科学部列为中小学指定中文教材,被中国出版协会评选为“一带一路”中外出版合作典型案例。

  五是建立孔子学工作的联盟机制,促进区域孔子学院协同发展。为促进中外合作院校相互学习办学治校经验,我校与10所孔院的外方合作大学共同成立了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我校还牵头成立了辽宁省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北三省一区孔子学院联盟协作体,构建了以孔子学院为平台的国际教育合作网络,定期信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保障东北地区孔子学院办学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问:您认为大学校长在孔子学院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答:大学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者,是学校教育事业的规划者和引领者。在孔子学院建设工作中,大学校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一,大学校长对孔子学院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孔子学院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发展高度。从2007年大外建设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始,孔子学院工作由校长负责主管,学校充分发挥中方高校的主体作用,做好孔子学院发展的统筹规划,将孔子学院工作纳入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工作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将孔院重要决策事项纳入学校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使全校师生认识到孔子学院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参数,认识到用外语促进中文国际化是外国语大学的重要使命。

  其二,大学校长的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面向国际教育市场,作为校长,我始终在思考如何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吸纳优秀国际中文教育人才,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孔子学院办学特色,提升孔子学院在国际语言文化传播机构中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我们组建科研团队,主持教育部语合中心“中方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办学主体作用”研究课题重大项目,多次在世界中文大会、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国际教育论坛中交流探讨孔院建设发展。大外的孔子学院办学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孔子学院提供借鉴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增强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空间。

  其三,大学校长可以推动孔子学院的管理机制与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相融合,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整合全校资源,推动孔子学院提质增效。以大外为例,我们建立了孔子学院管理制度、财经管理制度、“三重一大”制度、学术委员会管理制度等,我们争取到一些企业支持孔子学院建设,将学校资源与孔子学院事业相结合。不同于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和法语联盟,孔子学院是中外大学之间的合作项目,要在大学框架内获得很好的发展,校长的作用很大。

  其四,建立中外大学校长层面的沟通机制,可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孔院建设中,我始终坚持中外双方共建、共享、共管、共赢的理念,在我任职校长以来,学校每所孔子学院成立,我都会亲自出访为孔子学院揭牌。通过与外方大学建立和保持紧密的友好合作关系,形成校长层面定期互访、孔子学院理事会议的沟通机制,不断提升中外大学合作办学理念,强化外方大学对孔院的支持力度,为孔子学院争取良好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问:在海外建设孔子学院,对于中国高校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答:对于中国高校来说,发展孔子学院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和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展现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学院为中国高校开展教育对外开放,与国外大学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丰富国际化内涵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

  第一,通过参与孔子学院建设,中国高校搭建了世界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使中方高校的办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中外大学的全方位合作提供了相互信任和良好条件。中方大学借助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促进与外方大学不断寻找交流与合作的创新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提高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

  第二,通过参与孔子学院建设,中国高校实现了从以留学生来华教育为主到国际中文教育“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向办学格局,完善了面向国际社会需求的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强化了国际中文师资培养、教学资源研发、教法研究等中文教育的核心能力建设。在共建孔子学院的过程中,中外方大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国际化中文人才,这对双方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活动改革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第三,中方高校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开展孔子学院建设工作,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推动了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跨学科发展之路,促进了各学科资源深度融合。

  第四,中方高校通过孔子学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中外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和科研领域的合作,不断促进学校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


  问:在孔子学院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您对孔子学院有哪些展望和寄语?

  答:今年是孔子学院成立二十周年。二十载,硕果累累;二十载,青春韶华,未来可期。二十岁的孔子学院正走在很长,但很美很正确的道路上。当下孔子学院拥有无限期待的未来,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挑战。面对新的历史机遇,立牢根基,融通互鉴,继续聚焦中文教育,拓展语言文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文服务世界的能力。深化中外教育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以语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促民心相通,是孔子学院不变的使命。未来,相信孔子学院必将在新的起点上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在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理解和信任,消除偏见和分歧,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桥梁作用!

  最后,向所有为孔子学院建设做出努力的人致敬!祝福孔子学院生日快乐,朝气蓬勃!祝愿世界家园和平安宁!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