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历经14载,安徽大学孔院人在三大洲播下中文之花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有这么一群人,出征时没有慷慨激昂的宣言,凯旋时没有鲜花掌声的迎接。

  他们默默地从故乡来到他乡,又悄悄地从他乡回到故乡;

  他们是一群接力者,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地让中文的种子沐着时光的雨露,慢慢地落地,生成了花,长成了树,却在繁花似锦、枝繁叶茂的季节,背起行囊,悄然离开;

  他们是默默耕耘在五湖四海的孔院人,他们是中国“行走的广告牌”,是国际友人看见中国的一扇窗;

  他们或年少,或年长,拜别父母,舍离妻儿,飞越千山万水,奔赴世界各地,散落天涯海角;

  他们用中文讲述现代中国的故事,用粉笔描摹家乡的美丽,用倾心的言行传达和善,用灿烂的文化架设友谊的桥梁。中国是他们的名字,他们把这个神圣的名字高高擎起,开花落英于五洲大地;

  他们是我的同事、我的战友,是任时光流转永不褪色的记忆。

传道十几载,风雨兼程,和衷共济

  2022年4月21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中文的“朋友圈”持续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文教育,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

  看完这段新闻,杨晓黎教授潸然泪下,她是安徽大学(以下简称“安大”)海外中文教育从无到有的见证人、推广者。2007年她远赴智利,在圣托马斯大学用挨个敲门的方式推广中国文化。谁能想到从门可罗雀到今天下设19个教学点的智利圣托马斯孔院就是这样“一扇门一扇门”敲出来的。智利是个多地震国家,孔院人见惯了粉笔陡然从讲台滚落,见惯了夜间睡床的摇晃。但2015年的那次8.4级地震还是让鲁正凤害怕了,她屈身在餐桌底下含泪给她的家人发出了一段告别遗言:“地震了,很大,外面在拉警报,海啸预警,我不知道去哪儿……”2022年,鲁正凤再次赴任智利,目送她那柔弱的身躯消失在人海中时,她的家人泪落如雨,鲁正凤却在给安大同事的短信中说:“感谢那场幸运的灾难给了她二次投身中文教育的机会。”

  是的,安大孔院人就是这样前赴后继毅然决然地传承着一份热爱一份执着。  

  安大孔院人在海外遭遇的不仅是自然灾害的威胁,战争也曾是他们面临的危险。在阿塞拜疆,罗院长和她的团队面对纷飞的战火硬是没让学生落下一节中文课;在乌克兰,卢院长和他的12个第一次跨出国门的年轻人,第一次亲历了炮弹落在宿舍门楼边的恐惧,第一次目睹交火点仅在距离宿舍的几百米处,第一次躲在狭小的防空洞里数着炮声过夜,第一次经历4天3夜穿越无数个危险地带的撤离。人生这么多的第一次因为和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而变得刻骨铭心却又无上光荣。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让远程办公、线上交流成为应对疫情的常态,人与人之间已避之不及谁敢“偏向虎山行”。然而,2021年、2022年先后有五批安大孔院人穿着防护服逆行到白俄罗斯、智利、乌克兰、阿塞拜疆。在全球很多孔院出现教师“断供”的时候,安大孔院人以这种“舍我其谁”的气概为孔院“续命”,着实感动了的海外合作方。当新任教师抵达驻地时,一群学生围上来抢着提行李;当外方院长领着新教师走进教室时,讲台上的鲜花和课桌前的笑脸交相辉映。那两年,安大孔院人冒着时刻被感染的风险与当地人同呼吸共进退的活动报道经常见诸国内外新闻网。在布列斯特,不得已与病毒共存的教师们让首批学员实现了他们的中文梦,安徽大学成了他们圆梦中国的摇篮。

  战争、灾难、疫情牵连的不仅是前方每日如履薄冰的艰险,还有大后方彻夜难眠的担忧。守望相助、和衷共济的心路历程诠释着安大孔院人一个执念——那就是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忠诚。

落地三大洲,根深叶茂,桃李芬芳

  安徽大学参与共建的孔院横跨两半球、三大洲,却落在四个条件艰苦风险不断的国家,这样的孔院难办!的确,每年国家招考国际中文教师,这4所孔院总不是报考者的首选。然而安大孔院人以“向苦而生,向险而立”的勇毅在这不寻常地带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他们以一个普通教师的情怀书写出超越普通的精彩篇章。

  安大孔院工作受到中国和所在国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国家领导人曾接见在智利、阿塞拜疆的孔院师生,智利时任总统和前总统曾参加孔院活动,对孔院工作给予高度赞扬,白俄罗斯副总理伊戈尔·维克达拉维奇和白俄罗斯先后两任教育部部长视察布列斯特孔院,对孔院的共建特色给予高度评价。

众志绘宏图,继往开来,岁月如歌

  2021年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改革年,安徽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完成孔子学院的转隶工作。安大决策层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定地在孔子学院建设中唱起了主角,将孔子学院建设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中,开启安徽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征程。协同组织、人事、财务部门建章立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教学队伍,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校内生态环境;利用学科和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文科处、文学院、国教院、新闻学院、徽研院等部门与孔院联手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科研赋能新形势下的孔子学院提质增效;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号召,依托安徽省师资基地,打造全省孔子学院联盟,擘画安徽孔子学院的未来蓝图。

  在这张蓝图上,我们看到了承前启后的安徽大学孔子学院有了自己的特色。当徽剧《惊魂记》亮相阿塞拜疆“2019巴库纳西米艺术节”,当布列斯特孔院推选的作品——《千年古城新孔院》荣膺全球2021“最孔院”视频大赛二等奖,我们看到了“皖字号”传统艺术和徽文化因子在异域友邦熠熠生辉。如今智慧稳健的中方院长、志存高远的公派教师、充满活力的中文教师志愿者,肩负着新的使命再出发,奔赴三大洲以文载道、以文传声,讲述中国故事安徽篇,让徽风皖韵软实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魅力、时代价值。

  继往开来的安大孔院人,在疫情肆虐的困局中,在烽火连天的危情里,在地动山摇的刹那间,总是能临危不乱,化险为夷,共克时艰。这种正视变局、直面艰险的刚勇和顽强,薪火相传,塑造出安大孔院人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也让他们总是赢得孔院所在国人民的喜爱。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他们恪尽职守的拼搏,使得孔子学院已然成为所在国的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中心,成为所在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忆往昔峥嵘而促共识;担未来使命而绘宏图;让我们携手奋进,继往开来,共创国际中文教育的美好明天!(作者曾任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