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青年学生学者“感受北京I&P”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神州学人网讯(记者惠娟)  1月19日至21日,来自21个国家的47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生、学者来到北京,参访政府机关、高校院所、国际组织、科技企业等。在3天时间里,他们在故宫品味中华文明历史悠远,在长城脚下聆听民间文物及非遗保护传承故事,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了解中国倡议下的多边金融合作如何开展,在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12345”见证科技怎样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和民众服务,在居民社区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多维度、沉浸式感受真实、立体的中国。

  此次2025哈佛中国行之“感受北京I&P”活动由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北京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学社和Hi China国际青年发展联盟共同主办。

图片

  活动首日,参访团来到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石峡村的居民回信,鼓励他们“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行走在这座长城脚下的村落里,通过与居民的交流,参访团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居民四十余年来志愿保护长城的动人故事,以及如何在保护传承中发掘长城文化,走出一条将长城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黄锦辉,秘书长、一级巡视员郭玉良,延庆区海联会会长索轶军欢迎参访团的到来,并与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黄锦辉表示,长城是中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长城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始终秉持的和平包容理念。

  索轶军介绍了八达岭长城和石峡村的整体情况,并表示将向世界讲好长城所蕴含的和平理念、团结精神,也欢迎参访团的哈佛学子们能把见闻和感悟分享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后,参访团登上八达岭长城。随巍峨山势蜿蜒起伏的长城,雄浑气势令成员们深感震撼,现代科技与理念为历史文物保驾护航,也让大家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承保护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来自巴西的费尔南多表示,此前他仅在书本上了解过有关长城的知识,此次置身其中深切地理解了长城不仅是一个建筑奇迹,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攀爬长城的过程也让他体会到了中国古人建造它时的艰辛与智慧。

图片

  当天,参访团还走进故宫,感受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魅力。来自美国的迪帕库马对故宫建筑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非常感兴趣,也对中国人热爱、积极了解传承本民族文化印象深刻。他表示,在他看来故宫每一块砖石、每一个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工艺,都像是在诉说着历史,让他对中国古代的建筑技艺和审美有了全新的认识。

图片


  1月20日,参访团走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亚投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清华大学。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陆慷会见参访团并与成员亲切交谈。陆慷欢迎哈佛大学学生到访中联部,强调中美应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加强沟通合作,共同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提出“5年5万”倡议,为两国人民密切交往,增进友谊搭建了桥梁。希望哈佛大学的学生通过此访所见所闻、亲身感受认识真实的中国,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中方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全球三大倡议,愿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谋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成员们表示,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美中保持沟通至关重要,美中两国人民只要摒弃偏见、成见,用心交流,就可以成为朋友。无论美中关系如何变化,他们都将致力于加强两国青年交往。

  陆慷应询回答了成员们提出的关于中美关系、中美人文交流、中美科技合作、中国对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中国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问题。

图片

  在走访亚投行的过程中,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其成立背景、运营模式及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一个个生动的项目案例,成员们对于亚投行在推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认知。

  成员们纷纷表示,亚投行的运作模式让大家看到了多边合作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为亚洲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此次访问,让同学们对国际金融合作与区域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启发了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本国的建设与发展中。

图片

  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对参访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与大家深入交流。成员们了解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长期开展丰富多样的对外交流活动,涵盖文化、教育、经济、环保等多个领域,为各国人民在交流互动中增进了解与信任搭建平台。在交流中成员们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大家真正触摸到了中国的温度,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图片

  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以“从学者角度各方面分析中美关系”为主题,与参访团成员分享探讨了对于中美两国相处模式的见解。

  活动的最后一天,参访团来到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12345”、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从超大城市治理、构建和谐居民社区、高科技企业运营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感受中国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图片

  在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12345”,热线全流程运作体系、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北京市政府对市民民意的尊重与重视都让参访团成员印象深刻。来自德国的蒂洛具有丰富的市政治理经验,“12345”的规模、系统性运转方式和超高的效率让他大为赞叹。他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是否能够在德国建立类似的系统,造福市民。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参访团成员穿过京味儿十足的胡同,感受科学治理规划给传统居民社区带来的新活力。在“小院议事厅”,成员们了解了当地居民如何运用这方“小天地”讨论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大事小情,积极发表意见建议,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邻里氛围。在来自智利的哈维尔看来,了解到世界另一边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通过草厂社区,他看到了中国的基层民主并非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切实体现在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广泛参与和决策过程中,真正做到了 “居民的事居民议 居民的事居民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参访团被这里展示的前沿科技所吸引。智能驾驶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算法,实现了车辆的自动导航、自适应巡航等功能;车联网技术则让汽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车主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辆、获取实时信息。当大家踏入生产车间,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地进行着各种装配操作,AMR小车在车间内穿梭自如,将零部件及时送达指定位置。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科研与经营方面的理念和成果给参访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5哈佛中国行以“感受北京I&P” (Touch Beijing Idea&Portrait)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参访,让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学者得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民情,透过一个个生动的“印象”(Portrait),感知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发展“理念”(Idea)。活动通过与世界名校名院搭建中外跨文化交流平台,践行“民间外交生力军”职能,增进相互理解和国际友谊,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一次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杨匀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