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约在公元1069年春节的某一天,已被拜相推行新政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心情大好,也许与朋友小酌微醺后在打道回府的路上,看到了家家户户忙碌过春节的祥和景象,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充满热闹与欢乐、美好和希望的《元日》。一千多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春节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寓意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基因。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了浓厚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从腊月二十三持续到正月十五的一系列准备和庆祝活动。各地风俗虽有不同,但对中国人来说,无论春节多么热闹,唯有除夕晚上的团聚、守岁、祝福最为珍贵。在这一夜,不论天南地北海内海外是否回家,我们都因为“过年”而进入某种共同的民族情绪中;在这一夜,由全球华人共同营造出来的节日氛围会打破日常的隔绝,庆祝与欢乐的情绪会把不同的人们联合起来。
世界需要欢乐和希望。因此,中国春节,一个从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中蕴育出来的传统节日;一个能够团结和鼓舞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途上不断开拓进取的民族节日;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幸福生活、努力拼搏的文化节日,和世界其他国家重要的节日一样,正越来越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的春节逐渐被世界各国慢慢认同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参与其中,甚至全球许多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每逢中国春节,从法国埃菲尔铁塔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点亮的“中国红”;从英国伦敦广场上的舞狮到美国纽约哈德逊河上的焰火;从英国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庆典》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春节把欢乐和希望也带给了全世界。
春节是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代表,而传统节日又是中国丰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庄子的“逍遥游”,孔子的“天下为公”“不耻下问”,孟子的“舍生取义”;我们有屈原的天问、李白的仙气、杜甫的圣心;我们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正是因为我们有太多伟大的传统文化,才会有任何外来力量都无法摧毁的稳固根基,才会有从千年巨变到百年变局的波澜不惊。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不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遇时,更多的应该是交汇与磨合后的新生。中国传统文化每一次与世界文化的交融,都有能力将之转化为巨大的革新。正是因为我们有世界唯一未曾中断过的中华文明,有海纳百川的传统文化,才能在古老中华与现代世界自1840年激烈碰撞后,以交融磨合的方式形成至今仍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也正是因为有王安石等一代代勇于变革的中国人,今天的中国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式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春节是春天的节日,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北宋王安石的春风是如何一路生花地开到了今天的中国与世界吧。(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京师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国际传播资源中心负责人)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