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2025年2期|孙陆:逐梦高端骨科器械 让世界记住“中国造”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2025年第2期)

  人物卡片

  孙陆,国家级人才,中国科学院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师从美国两院院士Gordon教授,在微纳米材料、微纳米级别性能调控等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研究及实践经验。现任智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SO(首席科学家)、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纳-数字材料与医工结合中心主任、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桐乡市妇联副主席。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学联主席,入选福布斯中国青年海归菁英100人。

孙陆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科创园中,设有智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塑健康”)在浙江的办公区。在这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孙陆的身影。“现在每天的生活范围就是这里和家。”她笑着说道。

  孙陆来自东北,但她和丈夫张靖在浙江定居了下来。2024年7月,浙江省公布了首批卓越工程师名单,孙陆榜上有名。

  我们的采访在智塑健康的展览室中进行。这里展示了公司的历史沿革、团队组织以及证书与荣誉,展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3D打印骨骼模型,凝聚着一群怀揣梦想的创业者的心血。这些成就代表了过去多年来孙陆与张靖以及联合创始人徐凯,在医疗创新领域踏出的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创业初心:需求催生梦想

  智塑健康最早孵化于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Harvard iLab),成立于全球医疗创新的乐土——美国波士顿,2020年落地浙江省桐乡市。谈及创业的动力,孙陆说,波士顿是一个全球创新创业十分活跃的地区,特别是医疗健康领域,更是汇聚了全球顶尖人才、丰富的投资机构与活跃的创新生态。“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创业本身就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一种成长方式。”

  最直接的需求来自用户端。孙陆和张靖、徐凯在美国读博期间,接触过很多美国的骨科专家以及从国内赴美访学的三甲医院的医生,据他们透露,当时医疗领域对于新型植入器械普遍存在迫切需求。这正好与孙陆团队在材料、3D打印以及一些精细化控制方面的研究领域相吻合。“在我们寻找技术应用场景时,了解到来自应用端的大量需求,这些需求与我们团队的技术正好匹配。”孙陆说。

  孙陆的博士研究方向深耕微纳米材料、微纳米级别性能调控等领域,张靖和徐凯则聚焦于3D打印领域。而智塑健康的产品创新,正是孙陆团队成员专业背景的深度交叉融合。

  “如今,骨骼出现问题,大多数情况并非植入体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所使用的金属材料其生物力学性能与人体骨骼对应的生物力学性能不匹配,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骨骼是具有活性的,有个概念叫‘用进废退’,就是说如果长期缺乏锻炼,骨密度就会下降。可以设想一下,当我把一个金属植入体放进骨头里面后,由于植入体与骨骼之间存在力学偏差,更多载荷其实是被植入体承受,植入体周边的骨骼便人为地处于一种不受力的状态。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植入体周边的骨质就会慢慢消失。”张靖为记者详细补充了孙陆团队3人的专业方向与他们进行骨骼植入体创新中的结合。“我们的产品创新所探索的是让骨组织能长进植入体材料中去。在多孔结构中,人的骨组织能够长进材料中,使自体骨和植入体形成一种复合材料,从力学角度,这可以让二者匹配度更高,实现共同受力。此外,血管化提供养料和氧气的输送,实现整体改善。”

  具体来说,智塑健康当前产品的结构模式采用的是模仿人体骨骼的多孔结构,形态上已经和人体自然生长的骨骼非常相似,性能上模拟自体骨骼参数,并且采用钛合金作为3D打印材料。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从我国来看,预计2050年老龄化人口的群体总量将约等于美国和日本总人口之和。老年人群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大。孙陆团队认为,在未来30年,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将是难以改变的社会趋势。因此,在中国医疗市场庞大的需求背景下,智塑健康将凭借优质产品,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务,缓解国内因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医疗压力。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中国医疗领域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但全球排名前五的骨科器械公司均来自海外,如美国美敦力公司(Medtronic,Inc.)、史赛克(Stryker)公司等。“在我国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之前,相关进口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比高达60%-70%。”张靖补充道。然而,3D打印技术的兴起带来了新机遇。近年来,中国在3D打印领域发展迅速,人才储备丰富,这让孙陆团队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和巨大的创新机遇。

智塑健康的钛合金3D打印产品

  落地中国:机遇与抉择

  从一开始,孙陆和她的团队就做好了在中美两国同步发展的规划。

  医疗领域的创新适合从上而下的方式。“想与更广泛的专家群体进行合作,就要了解这个领域里头部医生的需求,这也是我们最开始选择在波士顿起步和创建公司的原因。”孙陆介绍道。

  在波士顿创业期间,张靖通过清华校友了解到国内长三角地区面向海外招才引智的需求,于是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立了联系。之后,智塑健康逐渐与其展开合作,成为最早一批入驻波士顿孵化器的项目之一,并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场地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如果说美国具备“从0到1”创新的优质生态,那么中国就拥有能够迅速“从1到100”的生产支撑能力。在回国落地的进程中,孙陆和她的团队看到了国内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业支撑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决定将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与此同时,孙陆团队还发现,美国的医生群体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热衷于对医疗器械进行创新,而中国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丰富的实践机会。所以,通过横跨中美的模式,能够充分整合两国的优势特点,推动创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应用。“在凝练市场需求和用户痛点的过程中,能够产生非常好的创新型的医疗器械,还能将底层的结构性新材料以及先进制造的很多技术应用到新产品中。”孙陆说。因此,充分发挥中美两国优势特点,成为孙陆团队创新的一大特点。

  孙陆回忆,团队回国时,曾在全国范围内对多地的创新生态和生产环境展开考察。“最终决定落地桐乡,实际上是综合考量了多方面因素。”首先是产业链。桐乡拥有三大重点支持产业——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和医疗健康。而智塑健康正好横跨了这3个领域:用先进制造的方式开发建构性新材料,并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这与桐乡市的未来发展规划十分契合。同时,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办事效率高,法制环境优越,能助力创业企业快速落地扎根。此外,当地政策扶持力度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的企业落地时,张靖就评上了嘉兴市创业领军人才,在资金和资源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落地后,我和徐凯又获评国家级人才。这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国家对海归人才、高精尖技术人才及团队的高度重视。”孙陆说。

  迎接挑战:走难而正确的路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智塑健康在发展之初就选择了一条无人走过的路。在骨骼植入体领域,从设计到产品的性能匹配全链条开发,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现成案例可供参考借鉴,这给在该领域寻求投资带来了困难。

  创业初期,孙陆团队凭借助力医患的初心和对自身价值的坚定信念,咬牙坚持了下来。他们付出了200%的努力,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在每一轮投资人的支持下建立了极高的壁垒。如今,事实证明了智塑健康当初坚持的价值。在新品开发方面,其速度达到同行的10倍以上,过去需要两三年的研发工作现在只要两个月,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2021年1月,智塑健康的3D打印钛合金颈椎融合器拿到了第一张美国FDA上市许可。该项目主要研发周期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孙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项目顺利获批。

  徐凯向记者介绍,之前国内的医疗器械审批须进行临床试验,周期较长,而美国相对成熟并已积累了大量案例。因此,团队在美国申请审批时选择了通过与现有已获批产品进行同品种对比,证明我们产品性能更优的方式,实现了快速获批。

  “由于我们产品的性能超过美国FDA获批的95%同类产品,它的所有技术审评环节都是一次性通过,在当时算是行业里非常少见的。”孙陆补充道。

  产销逻辑的底层重构,也是孙陆团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最初在美国商业化落地和销售推广的过程中,智塑健康遇到了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这个行业的瓶颈——外包生产商无法及时供货。这个问题会导致安排好的手术受到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很多厂家一般会采取多压货多生产的方式来满足临床需求,但这对创业公司的资金利用率十分不利。

  此外,供货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生产中有较多人工操作流程,最终导致良品率较低,也就是说,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了人为破损。孙陆团队发现这也是当时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转换思维,问题也是机遇。

  孙陆团队3人都曾在美国留学,都曾感受美国对于“从0到1”过程的鼓励和从底层进行原始创新的思维方式,同时在这样的土壤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孙陆说:“我们也把这一基因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植入团队中,所以,在遇到一些关键困难和问题时,我们更倾向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这是团队的一个优势。”

  因此,面对瓶颈和困难,智塑健康选择了从底层重构,在国内建设了第一条覆盖自主算法设计、独特打印工艺及自动化后处理全流程的3D打印性能定制GMP车间。目前,该车间已获得美国FDA生产资质认证,产品可在浙江生产并直接供货至美国,将供货周期从行业平均的6个月大幅缩短至2周以内。孙陆说:“正是因为我们直面挑战,选择从底层进行重构,坚持走这条艰难却正确的道路,最终取得的成果将对行业具有突破性意义。”

  面向未来,智塑健康定下了更高的目标——让智塑健康的技术和产品广泛服务于全球患者。今天,新时代的机遇已摆在中国企业,特别是科创型公司面前。他们相信,在这个赛道上,中国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公司。

  留学报国: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孙陆和张靖在出国前就已组建了家庭,在国外求学的日子里,他们始终怀揣“出国就是为了回国”的信念。

  在国内时两人就认识到,当时中国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高端产品制造方面仍有很大差距,需要依赖进口。因此,他们出国时便怀揣着持续学习的信念,不仅致力于学习先进科技,更注重吸收创新的思维方式与成熟的管理经验。

  谈及留学和归国创业,孙陆认为,不能孤立地、单纯从个人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些问题,要紧密结合国际环境和公司发展战略,同时融入中华民族的情怀。“因此在思考这些个人问题时,我会跳出既定的角色或公司框架,从更宏观的时代背景出发,去思考和理解其中的逻辑。”

  创业的过程中,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在产业链和部分高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逐渐赶超欧美大国的趋势下,孙陆意识到中国企业批量化“出海”的时代即将开启。“在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面,我们需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以及企业的发展路径。”越想这些事情,孙陆就越感到激动。“我们会逐渐形成一个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更加希望能够成为中国品牌和中国企业‘大出海’时代背景下医疗器械领域的标杆,去引领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无论是个人成长、企业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需要具备危机意识和奋斗精神,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孙陆认为,“如果缺乏危机意识和奋斗精神,不论是个体、组织还是国家,都将失去活力和生存的基本竞争力,这是很危险的。”

  厚积而薄发。正因为孙陆在海内外的学习和创业经历中不断积累与思考,才为创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上下而求索。未来,她将继续坚持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决心,怀揣报国理想,逐梦医疗创新之路。(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手记

  在采访的过程中,孙陆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并非“侃侃而谈”,但总能逻辑清晰地“娓娓道来”,言语间从容稳重,透露着坚定的信念感。

  孙陆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学联主席,今天,她仍活跃于社团的活动之中,与更多的留学人员和海归人才保持交流、建立联系。

  作为海归人才和创业女性,她在医疗创新领域的探索、在团队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仅是留学报国的生动实践,更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巾帼力量,也将为更多海外学子和海归人才提供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的榜样。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