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2025年4期|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进化与全球共生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2025年第4期)

  在探讨人工智能之前,我们先回溯到其根源——人类智能。人类智能不仅孕育了人工智能,更为其不断进化提供了原始动力。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令人瞩目:从2022年的高中生水平,到2023年逐步达到本科生水准,2025年初甚至能匹敌博士生的深度与广度。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逼近人类智慧的领域,与人类智能逐渐齐头并进。

  随着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崛起,这两种智能形态正逐步融合,在未来形成一种“混合智能”。回顾人类的进化历程,以往所有的飞跃都依赖于纯粹的人类智慧;而未来的进步,将不再是单一大脑的独角戏,而是人脑与人工智能协同构建的全新智脑。这种融合的进化,不仅重新定义了智能的边界,也昭示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纪元的到来。

  对每一个个体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赋,发现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并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在面对一个接近全知的AI时,将自身独特的能力与AI已有的强大能力融合,通过快速而深入的人机互动,实现自我在某一领域的飞跃式成长。

  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除了小学时简单的涂鸦,我对绘画一无所知。然而,自从2023年7月开始接触AI绘画,我迅速并疯狂地爱上了它。截至2025年3月,我已创作超过7万幅AI画作,并在全球范围内成功举办了5次个人画展,更在探索中提出了一些AI绘画领域的新美学理论。

  从我的经历可以看到,通过AI的赋能,我们可以实现“零知识启动、高知识生产”的跨越式成长。因此,在当下最关键的任务,就是积极地与AI进行互动,找到自己独特的天赋点、热情点和兴趣点,借助AI的力量,进入一种由极致兴趣驱动的人机共生状态,持续提升自身能力的上限。

  教育真正的目的,不是教给人们技能,而是要启发人们的思想和智慧。国家要强大,人才最重要,而培养人才的基础就是教育。如果教育只停留在技能层面,人就永远只是工具。但教育若能让人掌握智慧,就能引领人工智能的未来。所以说,政策是翅膀,产业是工具,教育才是根基,三者结合才能真正立于全球AI发展的前沿。

  我们期望,有一天当AI拥有如爱因斯坦般的智慧时,人类也能借助这种力量涌现出一万个爱因斯坦般的人才。

  在AI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前提,是善用并深耕那些免费开源的大模型。在这方面,中国的DeepSeek已有了一定的优势。当我们熟练运用并充分发挥免费AI工具的潜力,同时发展知识库、智能体、工作流,以及辅助决策和预测系统,便可水到渠成。

  从数字世界跨越到现实物理世界,凭借视觉大模型、语言大模型、行为大模型的融合,我们足不出户,便能在虚实之间实现平行操控整个工作环境。这是人类走向更高自由、实现更彻底劳动解放的必由之路。

  而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需要与世界同行。唯有全人类共同参与开源、共享、免费的大模型研发,才能真正推动知识的平权、智能的普惠,甚至于幸福的共享。在这个开源协作的时代,每个人的智慧、每个国家的努力,都将汇聚成推动文明进步的共同力量。(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