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留学生志愿者助力“雪龙2号”开放日,展现中国科技力量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神州学人网讯 3月18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中的“雪龙2”极地科考破冰船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利特尔顿港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此次活动由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与考察队联合主办,吸引了包括新西兰国会议员、地方政府官员、科学家、学生以及华侨华人、中资机构代表等在内的600余人登船参观。我有幸作为留学人员志愿者之一,参与了此次活动的组织和保障工作,收获很大。

  活动当天,尽管利特尔顿港风雨交加,但未能阻挡公众的热情。来自新西兰南岛各地的参观者,包括马尔堡、奥马鲁、蒂马鲁等地的华侨华人,纷纷长途驱车赶来,只为一睹“雪龙2”的风采。一位侨胞激动地说:“看到祖国自主建造如此先进的极地科考破冰船,我特别自豪,这不仅是中国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我们民族自信的体现。”

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工作人员冒雨为参观民众提供服务

开放日现场

  参观者们登上“雪龙2号”后,立即沉浸在一场生动的极地科普盛宴中。从驾驶舱到直升机平台,从物理实验室到月池车间,大家屏息凝神,认真聆听科考队员和志愿者讲解“雪龙2号”搭载的高科技装备及其先进性能。参观者纷纷围绕破冰船设计建造、科考任务实施、队员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展开提问,飞行甲板上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们祖国强大了,真自豪!”

开放日现场

  这样的活动不仅是对成年人的教育和启发,也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和目标。小朋友们更是对船上设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在参观后表示,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像“雪龙2号”科考队员一样的科学家,为探索未知和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开放日当天,中新两国科学家在“雪龙2号”上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双方围绕南极科考、生态环境保护及科研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气氛热烈友好。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南极门户”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家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未来合作的可能性。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何颖表示:“克市是南极门户城市,‘雪龙2’号每次停靠利特尔顿港都会受到公众欢迎。此次开放日活动不仅增进了中新两国在南极科考领域的相互了解,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新两国科学家参加学术研讨会

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何颖在现场接受采访

  参观者们对船上各种节能环保设施的应用赞不绝口,并对工作人员保护南极环境的承诺深表认同。大家不仅对“雪龙2号”本身感到好奇,还对船员在南极的生活充满好奇,这次开放日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南极科考的艰辛。

  当天,共有18名来自坎特伯雷大学和林肯大学的留学生担任志愿者。经过前期培训,我们熟悉了“雪龙2号”的技术参数、科考任务及相关背景知识。在介绍中逐渐认识到,“雪龙2号”不仅是一艘极地科考船,更是中国科技实力和环保理念的集中体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艘庞然大物仅需两人即可驾驶,充分体现了其高科技属性。

开放日活动前志愿者们接受培训

  此外,作为一艘停靠基督城利特尔顿港的中国船只,“雪龙2号”也成为中新友好合作的象征。参观者们为中国船只在此展示技术与文化感到骄傲,并期待更多类似的交流活动。一位志愿者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带着同学和好友再次来到‘雪龙2号’,感受中国科技的魅力。”

  在异国他乡登上“雪龙2号”科考船,是一种无上的荣幸与骄傲,更是一种深刻的鞭策与激励。在这样的科技先锋面前,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和民族自信的底气。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际行动,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为祖国奉献的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者系新西兰南岛公派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