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网讯 4月7日,以“中文之韵,中菲之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的2025年“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在菲律宾巴丹省巴朗牙市巴丹公立中学举行。活动由中国驻菲律宾使馆主办、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承办。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参赞熊胜、二等秘书贾雁鹏,巴丹省省长约瑟·恩里克·加西亚,菲律宾教育部巴朗牙市学校分区办公室负责人罗兰·弗龙达,巴朗牙市教育与卓越发展办公室主任塔拉·安妮·帕格丹加南,巴丹公立中学校长,巴丹省菲华商会名誉会长许伟力,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及中文教师,巴丹公立中学师生及家长,媒体代表等600余人参加活动。
熊胜在致辞时表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文化是心灵的纽带。中文教育在菲律宾蓬勃发展,越来越多青年学子走近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这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文明的交融、思想的碰撞,为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增添了新的篇章。中文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哲理,更在于它承载的友谊与希望。它是连通心灵的桥梁,是书写未来的笔墨,是推动世界合作共赢的重要力量。2025年恰逢中菲建交50周年,4月20日是联合国第16个中文日,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推动中文教学的发展,深化两国人文交流,为中菲友好贡献智慧与力量,祝愿每一位学习中文的同学都能收获知识与友谊,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约瑟·恩里克·加西亚表示,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价值观的传递。当学生们用中文吟唱,用汉字书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语言的掌握,更是对“中文之韵”的深层理解。通过这样的活动,中菲两国在教育、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才是中文作为“文明礼物”的重要意义。
罗兰·弗龙达和塔拉·安妮·帕格丹加南都肯定了在菲律宾发展中文教育的重要性,表示中文学习是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也是巩固中菲人民友好的重要桥梁。塔拉更是表示,让我们以青春为笔,以跨文化为墨,共同书写国际中文教育的精彩篇章。
阿尔玛·波布莱特表示,中文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的“活化石”。从甲骨文的象形刻痕到简帛书写的飘逸,中文始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不仅是符号,更是哲学,一个“和”字,蕴含“天人合一”的智慧;一个“家”字,凝结血脉相承的情感。今天,我们了解中文,就是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让中文之舟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期许,驶向更广阔的文明之海。
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正超表示,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始终致力于服务全菲,以推动菲律宾国民教育体系中文课程建设为己任,以培养本土中文师资、建设本土化中文教材为核心任务,在菲律宾推进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和中华文化活动的开展,希望中文成为中菲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桥梁,祝愿菲律宾的中文教育越办越好,中菲友谊长存。
活动上,巴丹公立中学菲律宾教育部外语特别项目——中文项目的学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包括舞龙舞狮、歌曲《情非得已》、菲律宾特色器乐演奏《我要的爱》、群舞与独唱《后来》、中菲双语合唱《朋友》等,表达出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由衷热爱和对中菲友好交流的热切期待,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
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的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书法、剪纸、中国结、京剧脸谱、服饰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吸引了现场嘉宾师生纷纷驻足体验,切身感受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与会嘉宾还观摩了由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涂奕琳带来的书法公开课,课堂以汉字为媒介,通过墨、纸、笔的相互交融,向师生展示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为其更好地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交流之窗。最后,现场学生共同举起“中文之韵,中菲之桥”书法作品并合影留念。
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熊胜和与会嘉宾还一起来到学校友谊林,共同种下了一颗生命力旺盛的树苗,象征中菲友谊万古长青。
(供稿/驻菲律宾使馆文化[教育]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