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发布“战略2030”
维护本国高校利益、强化本国科研和创新地位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神州学人网讯 日前,DAAD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发布“DAAD-Strategie 2030”(战略2030,以下简称“战略”)。在其成立100周年之际且地缘政治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DAAD制定科学外交政策并发布该战略,旨在强调国际合作机会、有意识地反思潜在风险,以维护德国高校利益并强化德国科研和创新地位。

  作为DAAD的未来工作指南,“战略”分析了当前国际学术合作的框架条件,确立了2030年之前的4个工作重点和10个工作目标。

  一、国际学术合作框架条件

  与DAAD在2020年发布的战略相比,国际学术合作框架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过去5年的地缘政治危机和冲突使得当前时代面临深刻变革,保持科学外交开放,并为受战争和危机影响的群体提供受教育机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为国际学术合作带来新的任务与挑战,民众对国际学术合作的导向性需求日益增多。

  总的来说,DAAD认为当前国际学术合作框架条件具有以下5个特征:一是在全球化挑战背景下,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性持续上升;二是多极化世界的地缘政治框架条件要求中心对国际学术合作进行基于现实的反思;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了国际学术交流的框架条件及意义;四是高教体系中的创新发展为国际交流带来新的机会;五是欧洲作为开展合作场所及全球学术交流推动者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二、四个工作重点

  鉴于当前国际学术合作框架条件的变化,DAAD确立了以下4个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德国的科学、创新和经济中心地位;二是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三是在多极化世界秩序中塑造并利用科学外交;四是促进德国、欧洲及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和社会团结。

  三、面向三个行动领域的十个战略目标

  DAAD围绕资助、互联与咨询3个核心行动领域,兼顾可持续性、多样性和数字化3个战略横向维度,制定了以下10个战略目标:

  (一)资助领域战略目标

  一是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解决全球性挑战。拓展可持续领域(气候、健康)项目;通过国际合作、吸纳国际人才,推动对未来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支持有关安全、冲突及和平研究的国际跨学科合作。

  二是使资助项目适应新的地缘政治架构。通过共同实施欧盟项目加强欧洲范围内战略伙伴的合作网络建设,重视跨大西洋关系的特殊意义;为新兴科学国家和所谓的“中等强国”(特别是印太、中亚和拉美地区国家)的学术伙伴提供资助;推动身陷战争或冲突的高校的稳定与发展;扩大区域性或专业性的硕士奖学金项目,资助某些专业领域的高校合作(例如绿色能源),响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培训诉求;在外交政策带来挑战的背景下促进合作,构建扩大德国高校的相关区域专业知识合作(例如中国能力、后苏联空间专业知识)。

  三是促进各方参与高校活动,支持高校搭建面向全球开放的架构。具体包括为受胁迫者和难民提供资助,以保护学术自由并在此过程中创新推动数字化教学与认证;通过加强民主化参与和国际性对话拓展个人资助项目;提供响应需求和目标群体的项目,以进一步提升德国大学生的国际流动性和海外经历并提升高校多元性;满足特定高校和专业的需求,包括进一步发展现有专项来支持应用科学大学和师范类大学。

  四是致力于专业人才引进工作。按照公平移民原则吸纳资助国际人才,以提升德国的科学、创新和经济中心地位;强化德国高校的国际化架构和配套支持,关注国际学生和科研人员融入就业市场问题,支持高校招聘高质量科研人才;制定实施德语师资培养项目以加强德语师资。

  (二)互联方面战略目标

  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强化伙伴网络。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亚和东南欧地区设办事处;加强各海外办事处之间的区域合作以及与DAAD相关人员网络的合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优化项目成效,积极与德国驻外使领馆开展紧密合作;确保DAAD讲师网络在文化外交、教育外交及德语海外推广方面的作用;将校友工作作为资助核心,按专业拓展面向德国校友的服务。

  二是与欧洲各方建立伙伴关系。利用作为Erasmus+伊拉斯谟计划)国家机构和学术合作协会(Academic Cooperation Association, ACA)成员所拥有的伙伴网络,在欧洲高校圈和科研圈的规划设计上加强与欧洲伙伴机构的紧密合作;继续扩大与欧洲学术和政治伙伴的合作网络,在欧洲“全球门户战略”(Global Gateway-Strategie)框架下开展相关项目并积极参与欧洲范围内的对话交流,特别是在风险安全、法律框架和科学外交领域;支持德国高校参与欧洲高校联盟,将联盟经验和启示用于推动自身结构性改革,支持德国和欧洲高校体系的国际化。

  三是集聚学术界、经济界及创新领域的伙伴。开发旨在加强学术界与经济界联系的新项目,尤其是人才引进与创新领域的项目,包括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和初创企业等项目;在现有高校联盟、跨国教育项目和外国专业人才移民德国的相关参与者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吸纳新的区域合作伙伴扩大“德国科学与创新之家”(Deutsche Wissenschafts-undInnovationshäuser, DWIH)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加强德国学术界与伙伴国家之间的学术和创新体系联系。

  (三)咨询方面战略目标

  一是推进德国科研外交政策,加强德国科研体系应对危机的能力。支持现实科学外交立场,促进国际交流并权衡合作机会与风险;与成员高校及学生保持紧密沟通,为其提供有关国际合作的指导;加强资助项目中政界与相关方的对话并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以促进学术界与政界的沟通;在国家安全战略框架下为德国高校提供有关国际科研合作安全问题的指导,并就合作机遇和风险提供咨询服务;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突发危机与冲突,快速响应并为受影响的科研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和专业支持。

  二是提升高校体系的国际化能力。丰富“国际科学合作能力中心”(Kompetenzzentrum Internationale Wissenschaftskooperationen, KIWi)的进修和咨询形式,通过线下活动为高校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促进各方交流;通过下设的各科学委员会处理高校国际化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与调查;与德国、欧洲和国际伙伴组织共同致力于科学沟通,以加强国际科学界和社会之间的交流。

  三是通过创新手段吸纳培养国际学生。开发信息和咨询工具,为其提供指导,帮助其做好入学准备阶段工作;基于现有服务开发入学指导数字门户网站,方便国际学生与德国高校的信息沟通;依托项目力求减少德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行政与法律障碍;通过学前预备项目吸纳数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技术(MINT)领域的优秀国际学生并为其开辟入学创新路径。(供稿/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