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 正文
在菲律宾留学人员在讲述与分享中走近国际组织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神州学人网讯 4月20日,由全菲中国学联主办的“国际组织实习经验分享暨青年人才发展交流会”在线举行。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高级顾问胡若愚、世界卫生组织技术主管段梦娟、国际计划中国办公室官员孙玉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派实习生黄好、刘敬德等五位嘉宾分享了在国际组织的工作经历,吸引了近百名在菲中国留学人员及国内大学生参加。中国驻菲律宾使馆二等秘书贾雁鹏致辞并主持活动。

  贾雁鹏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我国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如何在百年变局中有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深入对接,如何在国际视野下更好审视自我和推动中国发展,如何在国际组织工作中更好地展现立体中国、体现中国担当、增强中国在全球的话语权等,都是当代留学生和大学生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新时代赋予同学们的时代命题与责任担当。风高浪急,方显英雄本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开阔视野,提升格局、提高能力,把职业选择与时代机遇、职业规划与国家命运、职业目标与人生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在自我实现中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孙玉涵在交流会上系统分析了进入国际组织的多元路径与核心能力要求,鼓励大家通过学术项目、官网投递、合作渠道等多种方式申请国际组织岗位,并着重指出语言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是必备技能。她还分享了在国际组织的工作日常,包括参与政策研究、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她建议实习生提前了解感兴趣的机构和议题,注重定制化简历和动机信。

  黄好以实习为例,深入剖析了国际组织中的多元文化氛围和协作方式,介绍了自己参与的4个重要项目,重点强调了数据分析、政策研究和报告撰写的重要性。她特别提到跨文化理解能力在国际工作环境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大家以长期视角发掘个人优势,参与更多国际性项目,推动个人职业与全球发展的双重成长。她为青年学子给出建议,鼓励大家勇敢“走出去”,参与更多的国际项目,实现职业发展与学术研究的结合。

  刘敬德结合经验,系统介绍了国际组织的岗位类型、工作内容及挑战。他特别对文科生的就业疑虑提出切实建议,强调写作能力与基础数据分析技能的双重重要性。他指出,国际组织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鼓励大家结合AI等新趋势拓展复合能力,同时要根据岗位需求提升简历“匹配度”,多使用国家平台申请实习,积极参与国际项目。此外,他还指出“多任务处理”“耐心沟通”与“全局意识”在国际组织工作中的重要性,强调能力培养路径与多元发展视角,展现出以开放姿态拥抱国际舞台的时代担当。

  段梦娟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组织结构与职责,分享了在区域和国家层级的工作经历,以及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实习、就业、合作等多种渠道加入国际组织,并强调区域轮岗和跨国经验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她以自身经历分享了如何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指导和支持不同成员国和地区卫生战略发展和实施,展现了中国技术人员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担当,为青年人才进入国际组织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行动方向。

  胡若愚首先回顾了自己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发展历程。他认为亚开行等金融机构强调实践导向,招聘岗位更看重工作经验与跨领域能力。他介绍了亚开行的青年专业人才计划和实习机制,鼓励同学们结合个人实际规划中长期发展,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再申请更具竞争力的岗位。此外,他还列举了亚开行在多个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并着重指出,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使命感将助力在亚开行平台上实现更多个人价值。

  同学们积极发问,嘉宾们结合各自的丰富实践经验,有问必答,还分享了许多“行走国际组织职场”的小贴士,干货满满。一问一答间,不仅让同学们“感觉国际组织离我们很近”,也激发了同学们投身国际舞台、服务国家发展的热情。

  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交流会贴地气、增底气、长锐气,大大提升了学业、就业、事业的视野和信心。活动结束后,已有在菲留学生向国际组织提交申请岗位简历。(供稿/驻菲律宾使馆文化[教育]处)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