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当下,青年就业创业及人才发展备受关注。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推出17条政策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涵盖企业补助、岗位拓展、招聘服务等多方面,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各地也积极出台人才新政。江西抚州发布人才政策待遇包,从安居、教育到医疗等给予全方位支持;四川乐山推出人才政策“嘉”十条,加大对企业人才的支持力度,提供丰厚补助与奖励。与此同时,各地人才活动精彩纷呈。香港举办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分四季聚焦不同行业招揽人才;上海启动全国高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联盟,推动相关人才培养;贵州、四川乐山、湖南邵阳等地也纷纷举办人才博览会、英才大会等活动,开展项目签约、人才引进等工作。赛事方面同样火热。四川成都发布人才需求榜单,涵盖重点产业链、产业园区及实验室;安徽合肥侨创大赛也已启动,聚焦高新产业项目。这些政策、活动与赛事,为青年就业创业及人才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助力人才与城市实现双赢。
宏观
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17条新举措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通知》明确,对社会组织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可按规定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执行至2026年12月31日。大力推行“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服务方式,推动各项就业政策集中兑现,拓展企业就业主渠道。组织人社专员、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对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深化“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拓展市场化岗位规模。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动态发布本地城乡社区就业岗位,拓宽基层就业空间。鼓励政府投资的孵化器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免费入驻门槛,强化创业服务保障,支持自主创业。《通知》还提出,开展“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重点面向三四线城市倾斜岗位资源。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开展百所高校人社厅局长结对帮扶活动,定点联系、定向服务。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聚焦未就业毕业生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聚焦困难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针对性提供3至5个高质量岗位信息。
各地人才新政
江西:抚州再出人才新政“组合拳”
4月26日,“才子来临·川流不息”临川人才政策发布会在江西抚州临川区召开。临川推出《临川区人才政策待遇包(2024修订版)》等“干货”政策包。临川区聚焦于人才个人及家庭核心需求,为他们提供“真金白银”支持,覆盖人才安居、医疗、出行等多方面:其中不同类别人才可获相应奖励,如刚性引进A类人才根据项目落地及成果转化评估,可获最高不超200万元奖励;分档给予现金奖励、购房、租房补贴,部分人才享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租房提取额度翻倍等。本人及家人享免费体检、就医绿色通道、公办景点及公交免费等。对入选省、市人才工程的人才和团队,区财政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如省“赣鄱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项目,在省财政给予入选者最高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和最高200万元的项目资助的基础上,区财政另外给予入选者最高1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和最高40万元的项目资助。支持高校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开设“订单班”,按标准给予运行经费或培养补贴。
四川:乐山发布人才政策“嘉”十条
近日,四川省乐山市制定出台人才政策“嘉”十条,持续推动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新政将企业人才纳入了支持对象,新引进博士后、博士安家补助分别增加40万元、20万元。同时,对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5万元、1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全职引进的两院院士和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在省上奖励基础上,再等额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的奖励。鼓励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省外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按其引才成本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对成功引荐高层次人才前往乐山创新创业的单位(组织),给予5万元至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对新引进的博士后、博士、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新引进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双一流”高校硕士,给予10万元安家补助。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连续3年最高发放1万元/月岗位激励。对新认定的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获国省科技奖励、专利奖的项目,按获奖金额给予1:1的配套奖励;对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通过验收后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补助。
各地人才信息动态
香港特别行政区: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开幕
“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26日在香港开幕,再次吹响进一步推动香港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号角。据悉,博览会以“才聚香江,智创未来,职等你来”为主题,聚焦未来香港“八大中心”的多个行业,分为四季举办,分别是第一季“金融地产与专业服务等行业”专场、第二季“科技与创新行业”专场、第三季“物流航运贸易及电商等行业”专场和第四季“文化创意与教育等行业”专场。
上海:全国高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联盟启动
2025年全国高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全国高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联盟”启动。14所高校作为共同发起单位,发出相关人才培养倡议。“全国高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联盟”发出《倡议书》,提出五大行动纲领:服务国家战略,设立技术转移学科;探索无人之境,在深水区寻求机遇;培养领军人才,做科学家的合伙人;服务社会实践,贯通产学研创链条;构筑科创生态,发挥高校策源作用。与会高校代表聚焦技术转移硕士学科建设关键环节,就学科定位、生源选拔标准、核心课程体系架构、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学分结构优化及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规范等核心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讨。据悉,目前除了已经设立学位点的三所高校,另有多所高校技术转移硕士相关学位点已进入实质性筹备,启动在即。
贵州: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幕
4月26日,以“广聚天下英才 汇聚黔进动能”为主题的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在贵阳开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出席并宣布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包信和作主旨演讲。开幕式前,与会领导参观了人才成果展。开幕式上,举行了重点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签约仪式,与会领导为重点产业领域创业人才奖获得者颁奖。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才科创赋能中心揭牌暨人才主题月活动启动
4月2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才科创赋能中心揭牌暨人才主题月活动启动,“琅琊荟”2025首届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精英挑战赛同步拉开序幕。首届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精英挑战赛,打造高校人才科创项目遴选平台,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疗、未来产业等五大赛道,面向驻青高校创新人才、优秀青年大学生广泛征集创新、创业、创意等三类项目,同时将在人才政策、创业扶持、办公场地等六大领域给予获奖项目重点跟踪保障。
四川:首届嘉州英才大会暨乐山人才日活动举行
4月24日,首届嘉州英才大会暨乐山人才日活动在峨眉山市举行。会上,乐山与四川大学签署市校合作协议,与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签署共建协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航天鸿翼(浙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乐山市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集成打造“人才政策、人才认定、项目申报、人才服务、人才资讯”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嘉才荟”人才通服务平台,以数据赋能为抓手,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实现从政策制定到服务落地的闭环管理,为人才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
湖南:第二届“邵阳市人才日”暨高层次专家邵阳行活动举行
4月21日,第二届“邵阳市人才日”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邵阳行活动举行。活动现场为2025年高层次人才代表颁发“宝庆人才卡”;有关市领导为市青年人才驿站、青年人才之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授牌;新引进人才代表、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支持项目分别与市直有关部门签约;全市引进人才代表、“两栖”人才代表和创新创业代表作交流发言。
赛事招募信息
四川:2025“蓉漂人才日”启幕 多榜单发布揽全球英才
4月25日—26日,由四川省委人才办指导,成都市委人才办、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办,成都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人才办承办的2025“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发布“成都市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榜单”“成都市重点产业园区人才需求榜单”“成都市重点实验室人才需求榜单”三张人才需求榜单。其中,“成都市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榜单”全面覆盖成都市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16条重点产业链,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321家重点用人主体、876个优质岗位,意向需求超5400人,覆盖从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最高年薪达100万元。“成都市重点产业园区人才需求榜单”涵盖了成都市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22个省级产业园区以及多个市级产业园区,汇聚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292家用人主体、763个优质岗位,意向招聘符合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方向的人才近500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人才需求超3500人,充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助力人才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成都市重点实验室人才需求榜单”紧扣4个方向天府实验室高水平建设,面向全球招募前沿生物技术、电磁空间、人工智能、碳中和等领域人才,招募博士及以上人才比例达到近80%。
安徽:2025合肥侨创大赛启动
4月24日,2025合肥侨创大赛启动。本届大赛设奖金共计20万元,将通过初赛、复赛、决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举行颁奖仪式。大赛聚焦新能源汽车、光伏、智能制造、量子计算等契合合肥高新产业发展方向的相关项目。本届大赛参赛条件主要有:参赛项目于2025年1月1日之前未在合肥注册企业,并有明确意向在合肥创办企业;参赛团队至少有1名港澳侨界青年、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侨属或留学人员;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带有成熟的创业项目与计划,且符合合肥产业发展方向,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信息综合自新华网、央广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神州学人网、中国青年报、贵州省人民政府官网、齐鲁网、封面新闻等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