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来自美国的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Hopcroft)教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这位85岁的外籍院士每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和生活时长超过半年,不论师生都直接叫他“John”。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
“人才在全世界是平均分布的,中国拥有大量的人才,他们需要更好的教育机会。我希望能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梦想。”自十多年前到访上海交大开始,这位图灵奖得主便与中国高等教育与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9年5月16日,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左一)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高峰会上发言。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与中国学者研究社交网络理论建树颇丰】
一甲子前,霍普克罗夫特从斯坦福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任教。1967年,他接受康奈尔大学的教职,参与建设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历任该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等职。如今,他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作为世界著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霍普克罗夫特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算法的最坏情况渐进分析法”,首次对算法效率和优劣的判断建立客观准则,成为评估算法性能的“金标准”。1986年,他凭借“在算法及数据结构设计和分析方面取得的奠基性成就”获得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最高荣誉——“图灵奖”。
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创立了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学科,撰写的《算法设计与分析》和《形式语言及其与自动机的关系》等著作成为早期经典教材,其培养过博士生包括3位图灵奖得主、8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院士等。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成立。
2011年,受上海交通大学时任校长张杰院士邀请,霍普克罗夫特开始担任计算机科学方向首席教授、校长特别顾问等职,自此开启了与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深度合作。近年来,他与中国学者在社交网络理论研究方面建树颇丰。他们共同定义了社区、隐藏社区、社区核心等一系列基本概念,成为分析大规模复杂社交网络的重要工具。在神经网络的分析方面,他与中国学者合作提出神经网络中层表征相似性的度量方式。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交大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2017年成立至今,已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顶尖高校引进36名青年学者。截至目前,这群青年学者已有8人获批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在全球计算机科学专业CS Rankings排名榜上,该中心助力上海交通大学理论计算机学科方向位列亚洲第一(2020-2024年)。
John Hopcroft教授为学生授课。
【倡导“101计划”不间断亲授20门次课程】
依托在上海交大的工作经验,霍普克罗夫特积极参与推动全国计算机科学教学改革。2021年12月,“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在他的倡导和发起下正式启动,与图灵奖得主Manuel Blum、Silvio Micali等专家委员会委员,共同指导实施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该计划旨在针对12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组成顶尖师资团队,对课程的内容、讲授方式、实践平台进行全面优化,引领带动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霍普克罗夫特的设计和规划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3所高校共同协作,在12个核心课程组的400余位教师共同参与下,“101计划”阶段性成果《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报告暨核心课程体系》(“101计划”白皮书)去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101计划”目前已成为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工程,并已在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应用推广,引领效应日益凸显。
John Hopcroft与学生交流。
对于交大计算机学子,“转身遇见大师”成为一种日常。自打扎根中国校园,霍普克罗夫特亲自参与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亲自撰写课程讲义,每年给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拔尖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不间断授课20门次,长达684学时,培养了近600名拔尖创新人才。而且,还编写了两本教材无偿出版。
同时,他促进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顶尖高校开展教育合作,邀请20余位全球知名学者为本科生开设42门次的前沿课程。其中,多位图灵奖得主、沃尔夫奖得主给本科生做学术报告,分享学科前沿和人生感悟。在他的推动下,学院选派近200名本科生在康奈尔大学进行1到6个月的修课与实习,并将合作辐射到数学、化学等方向。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课堂上。
“大一刚入学,我就参加了霍普克罗夫特教授的座谈会,他喜欢和我们面对面聊天,”致远学院2021级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班学生张天宇说,老教授还常常耐心教导他们如何规划自己的学术生涯,“让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应用现有的技术和理论,更要勇于探究它们背后的原理和更为广泛的可能性,有勇气和信心去探索科研领域的‘未至之境’!”
“中国就像我的家,希望我100岁时还能站在交大讲台上,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是美国教授John与中国上海交大的深厚情缘,更是他的中国教育之梦。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