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经贸往来遭遇关税壁垒,甚至教育领域交流合作也被施加限制,但这个地球村归根结底还是“平的”,中国年轻人不一定需要海外留学,其就业实习的全球化风雨无阻。
4月份,苏鑫按计划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非洲办事处加纳实习,将专注数据统计领域,承担制作和审阅数据报告及项目支持工作。临近毕业时,这位凯原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了解到上海交大与FAO的合作项目,能够睁眼看世界,获得真实社会认知,并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越长大越能发现人生的轨迹往往是在旅程中不断经历、遭遇、偶遇与选择的过程。”在国际组织成长,这是苏鑫收拾行囊时的坚定与期待。
苏鑫摄于西藏拉萨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接受全球胜任力教育,将国际组织视为职业起点,投身于全球治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仅以这方面处于国内高校第一梯队的上海交大为例,每年前往国际组织的实习人数,从去年的个位数增长到今年的70人,取得数量级变化。
已毕业:从实习生到全球公民
与苏鑫相比,廖杰雷已在另一片新大陆走出一大步,同样是“粮草先行”。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廖杰雷现已扎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肯尼亚办事处,投身非洲可持续农业实践。面对全球约7.33亿人口深陷饥饿的严峻现实,他深入肯尼亚田间地头,协调气候韧性项目、调研旱地农业技术,将学术理论与非洲小农需求结合。从实验室到东非草原,他建议删除见证了全球治理的真相——不是云端的高谈阔论,而是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与农民共同握紧同一把锄头。
廖杰雷摄于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
哥本哈根的清晨,张璇的电脑屏幕亮起,多语种邮件在收件箱里堆叠着。作为交大文创学院毕业生,她选择在联合国城市机构实习,用最直接的方式触摸国际组织的脉搏。关于毕业季错过仪式感的遗憾,她已在去年春天的阳光下完成与母校校园的告别。“不是每一次错过都有补偿,但我们仍可以好好生活。”她在异国他乡发光发热,期待着再次走进校园,用另一种全球公民身份和大家见面的那天。
张璇摄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同在北欧,当春日的光芒逐渐驱散丹麦冬日的阴霾,2024届毕业生倪凯歌作为联合国难民署(UNHCR)实习生,身在Connected Education(教育连通)团队,参与构建难民教育的数字桥梁:记录会议、起草报告、设计AI应用框架……一年的时光里,他完成了从上海到哥本哈根,从实验室到联合国的蜕变。“未来依然道阻且长,但每个不确定的瞬间,都是专属于自己的童话。”
倪凯歌摄于联合国难民署
在联合国难民署,还有来自外国语学院的王怡铭,也即将以筹款活动协调实习生的身份加入UNHCR哥本哈根办公室。她的核心任务是开发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各国筹款办公室与总部团队追踪四大筹款活动的绩效,并促进慈善捐助经验交流。面对今年毕业季,为避免曾因疫情错过开学典礼的遗憾重演,她向难民署申请延迟入职一个月,将启程日定在毕业典礼的次日。与交大惜别后,再继续在跨文化协作中书写中国青年的全球担当。
王怡铭在日内瓦与万国旗合影
应届生:缺席毕业典礼却也“在场”
张超越的毕业季定格在厄瓜多尔的阳光里。作为文创学院2022级学生,他在联合国难民署驻厄瓜多尔代表处担任公共信息实习生,用镜头记录社区故事、用文字编织世界脉搏。每一张照片、每一篇报道,都是他献给毕业季的特殊礼物——在异国土地上真实流淌的生命力。选择此刻远行,既是一次机缘,也是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我的缺席,大概能让朋友们记一辈子吧。”
张超越摄于联合国难民署驻厄瓜多尔代表处
当朋友圈被学位服与抛帽子刷屏、同窗在毕业典礼上相拥合影时,张威正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卢旺达代表处,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硕士生,她选择休学一年,以联合国实习生的身份扎根非洲,这份毕业季的“缺席”反而成了她最独特的在场。
张威摄于FAO卢旺达代表处
在北京亮马河畔的联合国办公楼内,邹莅尧的工位上摆着两本笔记:一本记录上海社区生境花园的市民观察,另一本承载着跨越12国的治理实践。这位上海交大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拥有9个月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实习经历,用中国人“榫卯智慧”在差异中寻找咬合、在碰撞中创造承托。尽管实习常驻北京,邹莅尧频繁往返京沪。他珍惜每一次返校时光:参与毕业晚会、拍摄毕业照、与老友叙旧,为研究生生涯画上温暖的句号。
邹莅尧摄于联合国大院
作为设计学院研究生,赖佳妮正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项目运营实习生的身份,在TCP技术合作项目中翻译文件、协调专家并与农户对话,见证绿色农业如何从纸面走到田间。比起远赴海外的同学,赖佳妮的“缺席”带着几分幸运。驻京实习让她能请假回沪参加毕业典礼,与老朋友在交大春光中重逢,不错过青春最华彩的一章。
赖佳妮(左二)和同事参加科技赋能乡村妇女活动
毕业季与母校与祖国的告别各不相同,而他们让世界因自己的到来而不同。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