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风暴”中的在美中国留学生
发布时间: 来源: 界面新闻

  “是的,我的f1 status(美国国际生F1签证状态)被terminate(终止)了。”

  日前上午,中国留学生小雨收到大学国际办公室发的邮件,在学校例行筛查的时候,发现她的(留学生)身份被终止了,给出的理由是other-criminal(其它-犯罪)。

  基于上周就开始有的传闻和案例,小雨意识到这不是诈骗,“我可能上不完学,就得走了”。

  小雨在社交平台上写下这段经历时,她还有三周就毕业了,Top10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还静静躺在邮箱里。在她的表述里,自己成绩非常好,不到三年就可以本科毕业,从不喝酒,没驾照不开车,无任何不良嗜好。

  唯一在美国有的“不干净历史”是一年前和前男友发生争执时,邻居报了警,“警察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先逮捕回警局了”。如今虽然案件早已撤销,却成为移民局终止她学生身份的理由。

  小雨并非个例,连日来,一场涉及数百名留学生的去留危机正在美国各地暴发。

  据《高等教育内幕》追踪报道,美国东海岸至西海岸已有80多所大学报告,其人员签证被吊销,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受到影响,不仅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等私立院校,还有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曼凯托分校等公立大学。

  加州大学系统成为重灾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整个加州大学系统至少有57人被吊销签证,包括洛杉矶分校(UCLA)、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圣地亚哥分校(UCSD)。俄亥俄州立大学有七人被吊销签证。

  界面新闻就签证取消事宜联系了多名学生,但都因担心影响申诉结果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3月27日表示,自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以来,国务院已在全国范围内吊销了300多份学生签证。这个数字随后被《金融时报》日前更新至500人。美国约有110万名国际学生签证持有者。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广大留学人员,近期选择赴美国俄亥俄州学习时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主要原因是,美国俄亥俄州通过有关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华消极条款,对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

  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也发布赴美旅游风险提示,强调由于中美经贸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内安全形势,提醒中国游客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谨慎前往。

  2025年的首份留学预警,将公众视线引向了一场正在发酵的留美学生签证危机。

  签证吊销风波

  恐慌情绪在留美学生群体间弥散。

  “气氛比前几年紧张不少。”来自纽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Jason对界面新闻称,很多人都觉得留学这件事变得没以前那么“单纯”了——不只是好好读书、成绩好就行了,有时候一些政策、风向变动都会影响到学习甚至签证安全,大家的心理压力确实比以前大了,特别是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同学。

  Jason表示,中国留学生大多遵纪守法、勤奋努力,“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追求知识,而非卷入任何政治冲突。如今一些学生在没有明确理由的情况下被贴上‘安全威胁’的标签,是一种典型的‘泛化国家安全’行为,我们对此感到失望甚至愤怒。”

  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位博士在读生罗拉告诉界面新闻,其所在学校的留学生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学校4月10日发送给学生的邮件提到:“我也和你们许多人一样,对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数百名国际学生的签证身份感到痛心,这无疑给正在追求学术和研究目标的国际学生和学者带来了焦虑和不确定性。”

  校方认为,近期这些与移民相关的举措似乎在剥夺非公民学生和学者应有的正当程序,这种做法令人深感不安。这些举措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产生了寒蝉效应。该校也和美国其他高校一样,收到了来自多个联邦机构有关暂停和停止资助项目工作的通知。

  为何这些留美国际生的签证会突然被吊销?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表示,学生签证是为了学习,并警告说,如果外国人被视为参与“破坏稳定”的行为,他们的签证将被吊销。许多被取消签证的人都参与过某种形式的亲巴勒斯坦活动。

  但越来越多的学校发现,一些学生的签证被吊销,尽管他们与抗议活动并无关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学生的签证被吊销,例如交通违规。一些大学表示,他们仍不清楚原因,正在寻求答案。

  在BBC的报道中,一位来自中国的达特茅斯学院博士生刘先生的案例也极具争议。他在没有收到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被终止F1签证,随后与新罕布什尔州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一起起诉政府。

  诉讼文件显示,刘先生没有犯罪记录,也没有参加任何抗议活动。他的代理律师认为,这种“无预警撤销”的做法可能侵犯了学生的公民权利。

  据美联社援引美国大学校方观点称,(美国)政府一直在悄悄终止学生的合法居留身份,几乎没有通知学生或学校。这与过去的做法不同,导致学生很容易被拘留和驱逐出境。

  这场签证危机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执行方式的变化。过去,如果国际留学生签证被取消,学校或学生会收到通知。但此次是由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主导,学生与交流访问者计划(SEVP)办公室直接执行,许多学校都措手不及。

  “与过去相比,目前这波签证撤销行动似乎范围更广、协调性更强。”美国移民律师协会政府关系高级主管舍夫·达拉尔-德海尼(Shev Dalal-Dheini)表示。她指出,以往只有涉及严重安全问题才会迅速驱逐,但现在的情况明显不同。

  一位有十多年美签移民经验的中介老叶对界面新闻表示,从3月底开始,其团队陆续接到多起美签被取消的case(案例),“美国正在全面审查F1签证,而且ICE这次的大扫荡来得非常的突然。”

  据其团队接触的案例反馈,大部分高校现在是冷处理态度,既不帮忙也不push(推动),只是单纯建议受波及的学生寻找移民律师的帮助,或者尽快离境美国。

  老叶认为,关键是ICE此次的审核撤销标准是什么,确切说,如何定义所谓的犯罪记录?

  目前ICE尚未明确其撤销标准与依据,大部分F1留学生是因为有过逮捕记录,即便是多年前发生的事,即便最后案件已经撤案或关闭,仍然被翻出来算旧账。

  那么,这些受波及的国际生该如何应对?

  老叶建议,首先可以跟学校沟通,看学校是否愿意配合境内身份恢复申请。若原学校拒绝支持恢复身份,尽快寻找愿意接受转学生的新学校,申请转学,并申请新学校。

  若以上都行不通,先综合考虑自己的未来规划,如果未来还有回到美国的需求,可以考虑先离开美国,在政策明朗后(松动后),再重新申请有效签证、移民身份入境美国。已拿到毕业证的留学生可以考虑此方案,在他看来:“虽保守但稳妥。”

  若以上都不考虑,近期又无法离开美国,可以咨询相关移民律师,考虑境内调整身份。

  留学格局变革

  这场签证风波背后,中美教育交流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也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地区。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2024年11月发布的2023/2024年Open Doors美国国际教育报告显示,美国正面临着本土学生人数下降的趋势,未来需要海外学生来维系招生人数平衡。

  2023/2024学年,在美国际学生创近十年新高,共有112.669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在美国各类大学就读,创历史记录,同比增长6.6%,这也是继2020/2021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增长。

  多年以来,中国留学生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但近三年,来自中国的学生总数有所减少,主要是本科生的减少。2023/2024学年,留美的中国学生数约27.7万人,约占美国大学国际学生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比下降4.2%。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约500亿美元,主要通过学费和生活费。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会长古德曼(Allan Goodman)曾预计,未来几年国际学生人数会继续增加,“美国大学有能力招收更多国际学生,我们欢迎国际学生”。

  但是随着中美关系博弈深化,古德曼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国际教育专家赵刚指出,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后的中美关系已经出现严重波动,教育领域的摩擦也在加剧,特别是前不久的美国众议员“摩尔法案”(旨在禁止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提案),给中国境外留学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

  美国政府以“经济制裁”的手段(停止联邦政府教育拨款)逼迫与中国高校有合作的美国大学就范,中美高等教育合作的基础遭到破坏,原有的中美之间合作办学协议恐怕也会被迫终止,通过合作办学项目赴美留学的可能性会相应下降。

  赵刚预计,在这种形势下,2025/2026学年(2025年秋季开学)中国留美市场很可能继续下滑。

  从全球学生留学趋势来看,其他留学目的地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的视野。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的报告,目前全球流动的国际学生总数已达到690万人,在过去十年间增长了53%。留学生前往读书的前五名国家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占比分别为16%、12%、11%、6%、6%。

  各国接待国际学生的能力差异显著。上述报告显示,加拿大国际学生占高等教育总人口的38%,促使政府和机构积极制定平衡招生与支持的政策;澳大利亚和英国分别为31%和27%。相比之下,美国国际学生仅占6%。

  受经济波动和政策影响,不少人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加上学费相对较低、工作许可和永居获取较为容易等原因,日本、新西兰、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正逐渐受追捧。

  (文中小雨、Jason、罗拉为化名)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