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网讯)第五次新冠病毒与心理纵向研究(COPSY:Corona und Psyche)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流行后的第3年,德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仍然受到明显影响,每4个孩子中就有1个仍然遭受忧虑和恐慌等心理问题的困扰,这种情况对弱势儿童来说尤为突出。虽然疫情影响程度较第一次和第二次封锁期间有所减弱,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远没有恢复到疫前水平。
一、生活质量水平及身心健康均受影响
COPSY的前两次调查结果表明,新冠病毒流行初期封锁期间,50%的儿童和青少年生活质量下降。根据第五次调查结果,该比例回落至27%。2022年秋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因新冠病毒流行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下降至约23%,低于2020年和2021年第二次封锁期间的峰值(约31%),但遭受焦虑、烦躁、失眠、沮丧和紧张等精神状况的儿童和青少年比例仍明显高于新冠病毒流行之前,50%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周至少出现一次头痛或胃痛。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恢复至病毒流行前水平。
二、产生精神健康问题的新诱因
3年来,新冠病毒流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逐步减弱,儿童和青少年普遍不再担心病毒,但仍有10%的受访者认为,病毒带来的限制对其造成精神压力。此外,俄乌冲突、通货膨胀,以及能源和气候危机也让他们感受到心理压力,32%的儿童和44%的青少年会因此对未来感到恐惧和担忧。
三、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群体
受父母生活压力大、父母教育程度低、住房拥挤、有移民背景等家庭因素影响的儿童和青少年属于风险群体。5次调查结果表明,风险群体的生活质量下降可能性更高,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焦虑、抑郁症状。相反,具有良好家庭氛围和社会资源的儿童和青少年生活质量更高,患身心疾病的风险明显更低。
COPSY纵向研究由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儿童公共卫生研究部实施,针对新冠病毒疫情对德国儿童和青少年带来的心理健康影响开展研究,制定预防和干预该类心理问题的建议和策略。研究共开展了5次调查,记录了自新冠病毒流行以来,德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调查对象为1000余名11岁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1500名7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父母,取样构成与德国人口结构相吻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供稿/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