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 > 正文
中国和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发布时间: 来源: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2日 15 版)

在老挝邮电技术学院,学生们在中国援建的教学楼里上课。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泰国春武里技术学院与中国多所铁道学院保持技术交流。图为轨道专业的学生们进行实操训练。本报亚太中心分社 普拉维摄

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由柬埔寨西港特区公司联合中国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办,是柬埔寨首个中文大学。图为学生们行走在校园。柬埔寨西港特区公司供图

  2025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教育是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双方各级教育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对促进中国同东盟国家互学互鉴、深化友谊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千校携手”助力人才培养

  2024年8月,以“搭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千校携手大会在中国贵州举行。会上,14组“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学校代表举行签约仪式,交流发展经验,为更深入的教育交流合作擘画方向。目前,该计划已吸引双方1500多所学校参与。

  “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于2023年12月底启动实施。大连理工大学和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是“结对子”学校。据大连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珏介绍,自双方开展合作以来,该校已有700余名师生参与各类交流活动,如选派学生参加马来西亚理工大学举办的“加速亚洲绿色发展”暑期营活动、共同举办亚洲低碳国际会议等。“学生们在活动中锻炼了团队协作、即兴演讲等多项能力,也加深了对马来西亚社会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培养更多具有跨文化交流背景的人才。”王珏表示。

  “我们同大连理工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以来,开展了师生互访、科研合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对外与全球关系协调员李秋婷对记者表示。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秋婷正带着学生在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调研交流活动,两校学生组队协作,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5万人。多个合作项目推动双方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伙伴关系、扩大互访范围,中国—东盟间校际合作持续深化。“千校携手计划促进了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期待未来在科研、人文等领域继续拓展合作空间。”泰国东方大学校长瓦塔林对记者表示。

  数字教育拓展合作空间

  涡轮的左右手定则、程序仿真验证……在河南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牧野工匠学院开设的海外线上培训授课上,该校智能制造学院国际教学团队的老师正用英语讲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课堂上,来自印度尼西亚三宝垄教育大学的450余名学生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不时低头做笔记。课后,印尼学生踊跃提问。

  2023年12月,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与印尼三宝垄教育大学共同举办“中国—东盟智能制造牧野工匠学院”揭牌仪式,国际课程开发是牧野工匠学院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项目采取联合培养方式,侧重智能制造及新能源汽车教学主题。

  数字化教育为双方合作开辟了广阔平台。2023年8月,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联盟成立,旨在围绕加强数字教育领域合作研究、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区域内数字教育标准制定、完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教育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目前,已有264家国内外高校参与,首期提供300门优质课程,涵盖传统文化、实践技能培训和数字素养等类别。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教育创新,东盟和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利用数字技术来创建更具包容性、公平性、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马来西亚技术大学技术管理与创业研究院院长艾哈迈德·巴卡尔说。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东盟正在积极制定政策,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数字人才流动,实现资格互认,鼓励联合培养,“中国将数字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重点关注编程、人工智能等领域,堪称典范。东盟国家可以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益良多。”

  职教合作带动经济增长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3年多来,不少掌握专业技能的老挝年轻人活跃在铁路沿线。“除了之前的专业培训,上岗前,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还给我们培训了中文,方便我们与中方伙伴沟通交流。我的弟弟正在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未来也想投身铁路事业。”中老铁路孟赛站客运工作人员丽卡欣对记者表示。

  中国援建的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于2023年建成,是该国第一所铁道职业技术院校。据介绍,学院与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展“2+5”合作模式,即老挝教师赴昆明参加为期2年的教育能力和师资培训后,中方派遣专家组前往老挝开展为期5年的教育技术合作。2022年初,40名经过选拔的老挝籍教师来到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除语言培训外,他们还接受了机车、车辆、工程等6个铁路主要专业的培训。2023年底,这批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批铁路教师。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2024年3月,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迎来首批160名本科生,专业涵盖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网络工程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8月,以“城市更新,更新生活”为主题的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特色合作案例成果展在贵阳举办,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9月,中国与印尼的校企通过组建中印尼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工作坊,共同编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共建教材与在线教学资源,实现两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对接、学分互认;12月,2024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发展交流会在南宁举行,中外人士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模式……

  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院长约克·索提表示,开展国家间的职业教育交流,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学生们可以接触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学风格,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展全球化视野。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指出,职业教育是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东盟各国都非常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