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信息 > 正文
驻汉堡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防范“虚拟绑架”电信网络诈骗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驻汉堡总领事馆微信公众号

  近期,我馆领区数名中国公民遭遇“虚拟绑架”电信网络诈骗,个别受害者甚至被骗至第三国,给其本人及家庭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中国驻汉堡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识别“虚拟绑架”诈骗套路,提高应对“虚拟绑架”诈骗能力,做到“不接电”“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

  一、识别“虚拟绑架”诈骗套路
  “虚拟绑架”诈骗是一种针对海外中国公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传统“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的升级版。此类诈骗是利用部分海外同胞反诈意识薄弱,与国内家人沟通不畅的弱点,精心设计的一个双向连环骗局。

  1、通过技术手段冒充身份,对当事人施加心理威慑。个别接电人轻信来电或留言后回拨电话。诈骗分子根据不同剧本以快递公司、国际刑警、中国公检法部门或使领馆等机构工作人员身份套取当事人身份信息,进而诈称其信用卡或身份信息涉嫌被盗用且涉及重大刑事或经济犯罪,诱引当事人登录伪造的“公安部”等网站,查看其被“通缉”等虚假信息。

  2、声称关心当事人安全,希望其配合工作。在受害者因高度紧张恐惧而丧失冷静应变的情况下,转而以“关心安全、配合工作、洗脱嫌疑”的口吻,骗取当事人信任,要求其将资金转账至“安全账户”进行审查,并按约定将资金退回到汇款账户。同时要求当事人定期报告行踪以“确保安全”。

  3、要求当事人“逃离”住所并离开所在城镇。在成功实施心理威慑、骗取当事人信任后,谎称国际刑警或当地警方已开始对其追捕,要求当事人“逃离”住所并离开所在城镇,到外地寻找无需实名登记即可入住的酒店躲避,并切断与家人、朋友的电话、社交媒体等一切联系。诈骗分子会特别强调在逃跑过程中所有消费均以现金方式结算。

  4、要求当事人拍摄被绑架、殴打等照片或视频。以协助破案、洗脱犯罪嫌疑等为借口,要求当事人购买胶带、绳子等道具,并按照诈骗分子设计的剧本,拍摄自己被绑架、殴打甚至裸露的照片或视频。

  5、冒用当事人手机将照片或视频发送给其家人。冒用当事人社交媒体账号或手机,将上述照片或视频发送给当事人国内的家人,谎称当事人已被“绑架”并索要赎金。国内家人因无法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加之看到有关当事人的隐私信息及照片视频,往往信以为真,情急之下通过转账等方式向诈骗分子交纳“赎金”。
  二、牢记“三不一多”,积极防范、妥善应对“虚拟绑架”诈骗
  1、“不接电”。对可疑的陌生来电、留言、短信或链接“置之不理”,切勿向陌生人或可疑网站提供个人护照、身份证、电话号码、银行账号和密码以及个人家庭情况等重要信息。

  2、“不轻信”。熟悉有关部门职权范围和办案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中国公检法机关和驻外使领馆既不会通过微信等视频方式办案,也不会要求当事人关闭通信工具、外出避难或拍摄被捆绑殴打影像,更不会索取银行账户、要求转账汇款,切勿被谎言吓住骗住。

  3、“不转账”。不管诈骗分子如何“循循善诱”,或者是否已向犯罪分子透露一些个人重要信息,切记守牢“不转账”的底线。

  4、“多核实”。诈骗分子之所以瞄准海外中国公民就是因为海外中国公民常常独自在外,建议最好与国内家人保持多线联系,遇事多与家人沟通,切勿在非理性情况下独自作出决定。建议让国内的家人知道自己在德国当地的紧急联系人(同学、朋友、学校或工作单位)的联络方式,或者互存联系方式,以防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联系。家人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冷静分析、多方查证,降低受骗可能性。要稳住、不能慌,要学会通过官方渠道来核实真假,如有疑惑即向当地警方报警或联系总领馆寻求帮助。

  农历春节将至,中国驻汉堡总领馆衷心祝愿领区广大中国同胞节日愉快!多喜乐,长安宁!

  如遭遇紧急情况,可通过以下渠道求助:

  德国报警电话:110

  德国急救电话:112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86-10-12308或+86-10-65612308

  中国驻汉堡总领馆领事保护电话:0049-40-81976030

中国驻汉堡总领馆

2025年1月3日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