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联接中外 沟通世界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李吉光


  4年前,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时,我作为优秀留学生代表受到了亲切的接见。习主席当时希望我们今后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都不要忘了报效祖国。这嘱托言犹在耳。然报效祖国并不能仅仅是一句空话,要落到实际行动上。可以说每位留美学子都是祖国在美国的一座桥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这座桥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也许我们还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文化、语言感兴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语言文字则是文化的精髓,帮助学中文的人更好地学习中文,学到中文背后更精彩的中华文化,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极佳途径。


  初到弗吉尼亚大学的时候,教授中文课的邓婷老师正在寻找中国志愿者,以帮助暑期班的美国学生练习中文,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后来发现志愿者的活动都比较零散,如果能很好地组织一下,会有更好的效果。我就跟邓婷老师合作,建立了中文角(Chinese Corner)。中文角得到了弗吉尼亚大学校内媒体和弗吉尼亚州媒体Daily Progress的报道,成为弗吉尼亚大学学生活动的一个品牌。


  中文角自创立伊始,便与学校的中文项目开展合作,并迅速扩大到与校国际学生办公室、亚洲研究所、东亚中心、文理学院学生会等各个机构合作,又引入了中国文化讲座,讲授中国历史、茶道等。春节期间的特别活动,更是向参加中文角的美国学生和中国志愿者提供饺子等中国传统食品,并宣传中国年、中国节日的知识,促进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深层次影响。


  饮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在镇上的多家中餐馆的饭菜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多数都会多放甜类的调料,失去了正宗的味道。为了让老外尝尝纯正的中国滋味,中文角举办了厨艺大赛,由班上学中文的学生投票选出他们认为味道最佳的饭菜,我们还教他们包饺子、粽子等中国特色食品。时至今日,学生们尝试吃“chicken feet”(鸡爪)之后那种哭笑不得、莫名其妙、五味杂陈的表情,都还历历在目。


  有时候会有一些国内的访问学者、留学生家属也来到中文角,曾经有一位陈珊妹老师,她在国内是从事幼儿教育的,来这里探望儿子。来到中文角的时候,就用教幼儿园小朋友认汉字的方法来教这些外国大学生,看着他们一本正经地跟着陈老师念中文儿歌,实在是忍俊不禁。


  中文角人来人往,经常在中文角对话的美国朋友们,毕业后分散到美国的各个地方,有的还去了中国,我在南京就碰到过一位在中文角练习中文的女孩儿,她嫁给了中国人。希望在弗大培育的这些学习中国文化的“幼苗”,能够慢慢地长大,让中华文化传播得更远、更深。


  美国学生简堂牧(Thomas Kent)在由我协助创办的《V客》杂志“老外写中文”的专栏中写道:“我18岁起开始学习中文,在那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充满了误解。我以为中国是铁板一块,除了国土辽阔、人山人海之外,中国人只吃大米,稻田无处不在。我也以为中国人全都是数学天才。至于中文,那可真是个奇怪的语言,外国人可能永远学不会。对我来说,中国简直太神秘了。但是,在我学中文的过程中,我的想法逐渐改变了,发现自己以前很多对中国的看法都是偏见、误解。随着我的视野逐渐开阔,我不再无知地认为凡是不同就该排斥。现在我认识到了中国的多元性和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18岁才开始学中文,开始了解中国,似乎是晚了些,如果能够从娃娃抓起,也许就能够让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从我那一届开始,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同学在弗吉尼亚大学周边地区20余所小学讲授中国的相关知识。从教小朋友们最简单的方块汉字“一、二、三”开始,到讲述中国的万里长城,搭配上各种各样的精美的中国艺术品,而且有多才多艺的同学现场表演中国艺术,赢得了小朋友们热烈的掌声,让美国的学生从小就感受到中国的魅力。听着小朋友们用幼嫩的声音跟着我们念“中国”“一、二、三”,看着小朋友们对中国艺术品爱不释手的样子,我顿时觉得再苦再累也愿意多跑几个学校,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中国。










责任编辑:null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