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雷生(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曾留学韩国)
“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对广大知识分子群体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极大地激发起这个群体的主体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广大知识分子群体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启迪着内心的思维,端正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高校教师群体里存在诸如“唯学术GDP论”“学术自由至上论”“课堂无言论禁区”等一些看法和观点,具体表现在部分教师仅仅关注学术研究,“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对窗外之事充耳不闻,过目不看,对社会发展和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倒是爱钻政策空子,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一心只想搞兼职、发文章、拿课题、挣外快。这些人尽管是极个别的少数,但在广大教师队伍和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当仁不让挑重担,积极上进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书育人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进一步自觉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从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出发,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广大师生。服务学校发展,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培养心智的过程,努力解决好、引导好学生学习和思想健康成长,努力掌握更多的教书育人、引领学生思想进步的专业本领。在当前各种价值体系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运动来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的讲话精神,牢记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本职岗位上,正确引导学生思想,严格学生的规范养成,教育学生树立科学三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做青年学生成长的思想引路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饱含了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支持。在新形势下,广大知识分子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应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同时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有不少棘手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等广大知识分子深入研究,妥善应对,合力攻坚。知识分子只有融入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知识才能产生效用,抱负才能实现,情怀才有所寄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事业,决定了知识分子群体更加需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这一群体当以“孜孜不倦探索学术科研真理、兢兢业业追求学术研究自由、扎扎实实推进教育发展改革”为座右铭,注重结合自身本职工作,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将国家的期望变为动力和行动,科研为民、教书育人,特别是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从而服务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与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