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17两会专题 > CHISA·观察 > 正文
“潮”与“霾”的博弈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曹喆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的天气很给“面子”,“两会蓝”的出现,为“蓝”这个颜色的名录里又新添了一位成员。


  雾霾成为热点,已经不是今年两会的新闻了。我们特别关注的,除了治霾,还有部分海外人才的顾虑和因此产生的滞留。


  3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记者会上关于留学人员“回国潮”的谈话言犹在耳,兴奋之余,我们仍想略微冷静下来直面阻力。


  较早前,某网站面对海外留学人员做了一项调查,了解雾霾是否会影响他们回国的决定,下面是部分回答:


  “作为一个留学生,本质上是想回国发展,但是国内的雾霾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好的,又有点想在国外了,但是还是好矛盾,国内的发展机会也很多……”


  “换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国内没有雾霾,没有水污染,食品安全能有保障,我立马买机票回国。”


  “回到国内看到雾霾天,心情很抑郁,都不知道怎样去缓解。我经常在想如果家乡的环境和国外的一样好,我肯定考虑毕业回国。”


  “会,甚至说这是我很在意的一个因素。空气、食物、水,这是让我站在回国还是留日这个十字路口非常为难的原因之一。”


  …………


  一颗颗漂泊在外的心溢于言表,普通留学人员如此,那些已经站稳脚跟、事业正如日中天的高层次人才更是如此。此处不讨论雾霾成因及其解决办法,成因是复杂的,换句话说,解决雾霾问题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个方面都发展了,科技发达了,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合理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改善了,无论是空气中的雾霾还是人心中的阴霾,早晚都会自行消散。现如今大多数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经历过类似不堪回首的往事,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努力去缩短过程,让长痛变短痛。要在这种节骨眼儿上共同发力,就离不开综合素质都相对而言较为全面的留学人才。这也应该是为什么陈宝生部长希望“回国潮”再来得更猛烈一些的原因之一吧。


  为留学人员进一步提供全面、综合、周到、方便的留学服务,让生态环境、科研环境、就业环境、创业环境的“PM2.5”值远离红色警戒线,这是国家的诚意与作为。而对于留学人员,我们想说的是,国家的发展,需要你们的责任担当。


  在众多留学人员为两会发来的感言中,有这样的表白:


   “在海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此时却心系着祖国的空气状况,每每看到天气预报中的蓝天,内心感慨万千……期待着自己早日完成自己的学业,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未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上周刚回到国内入职,这里要夸一下工作单位对海归人才的大力支持!所有入职手续办理只用了不到两天,没有繁文缛节,没有教条主义。还安排了退休领导的办公室给我作为过渡,对于研究生招生、基金申请等也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支持。”


  “今年初,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选择换回中国国籍,这证明了祖国的经济、社会改革初见成效……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旅居海外的学者、学生选择回到祖国,服务祖国。”


  …………


  其实我们丝毫未曾怀疑海外学人的赤子之心和报国之志,百年留学史早有验证。憧憬未来,越来越多自带流量的海归们遨游于国家提供的公共网络之中,中国相互支撑与补充,是“潮”更猛,还是“霾”愈浓,雾消霾散后,答案自明。

责任编辑:null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