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www.k618.cn)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和海佳)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教育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已迎来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生回国潮,八成留学生在学成后回国发展,“有‘潮’就有动力,有‘潮’就有风景,让回国潮来得更猛烈一些。”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风雷日前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人才政策与创业环境的优势逐步显现,经济改革下的国内市场和巨大商机也迸发出强大的吸引力,要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发展,让他们能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图片来自于网络
归国潮高涨 山东籍“海归”最多
经未来网记者梳理,近年来留学热潮仍保持高温,出国与回国人员“逆差”逐渐缩小。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最新统计,2012年以来中国出国留学规模稳步扩大,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达54.45万人,较2012年增幅为36.26%,超过九成留学人员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十国,赴英语国家的留学人员近八成。其中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发展,学习领域集中在工商管理、会计、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务管理、国际金融与贸易等专业。
“全球化融合背景下,从国家和个人角度,多渠道留学、吸收外国人文文化是受到鼓励的,留学生既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也要开拓国际化视野,”张风雷表示,“‘海归’优势主要体现在把国际前沿动态和专业知识带回国,经历过异国的文化交融后眼界更开阔,比如在人大,不少海外名校毕业的‘海归’带动了学科建设。”
张风雷认为,目前大部分留学生选择回国工作发展,一方面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机遇势头良好,加之受双创政策影响,海归人员回国就业及创业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欧美国家有经济下滑趋势,“现在欧美就业市场不如国内了,目前留学生回国潮反映了就业市场流动的结果。”
对归国潮下的海归就业市场贬值现象,张风雷称,多数国内用人单位仍看重海归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综合性文化背景,“海归就业形势确实不如前些年那样走俏了,留学归国人员越来越多,人才市场需求当然也要相应地调整,政府和社会在法律合规环境下做好人才供给就可以了。”
“由于就业市场有所回落,有些留学生回国发展后可能会经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落差,”张风雷进一步表示,“这种现象不用过度解读,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有心理落差,农民工也有,‘海归’们不要因为人为障碍给自己造成困惑。”
据2016年《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留学回国就业人员的学科方向覆盖了所有学科,理学和管理学是人数比例最高的两个学科方向,经济学、工学和文学三门学科紧随其后,这几个主要学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8.27%。留学回国就业人员的年龄跨度主要集中在23至33年龄段,占所有留学回国就业人员的95%。而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出生地比例较大的前十个省份为山东省、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陕西省、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占71.82%。
低龄化留学?孩子管不住自己最好别去
记者注意到,留学热潮下低龄化留学、海外留学生心理障碍等问题持续引发高度关注,据研究报告《中国留学市场2016盘点与2017展望》显示,超低龄、服务延伸等成为中国留学市场2017年的关键词,欧洲留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加拿大中国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低龄比例约75%。
张风雷告诉记者,随着中国家庭收入提高,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而送孩子出国留学,接受地道的外语教学,高中毕业后升外国名校,“孩子小,自选能力不强,所以低龄化留学其实和家长的想法直接有关,但是我觉得要因人而异,能自理和自律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有的孩子家庭依赖性强,管不住自己,那还是国内读书比较好。”
就海外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张风雷认为,因为文化隔膜与代际差异部分在海外就读的留学生产生焦虑、社交恐惧、孤独、交流障碍等心理失衡问题,“应该关注海外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它,因为个体差异比较大,即便在国内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也时有发生。”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