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美,1991年赴美作博士后,曾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共踏归途
文/杨亚南
颜光美回国讲学,在校园里碰到黄洁夫,有意无意地,寒暄变闲聊,闲聊变讨论。南国风一吹,血更加热。人生事业国家民族,话题越来越大,思想惊人一致。两心相撞,冒出一个誓约:有朝一日联起手,为相同的理想干一场。
知识分子激情常如浮云,说来就来,说去就去,随一阵风而已。这回却不同,无形的力量,无法抗拒,把颜光美与黄洁夫扭在了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他们真的联起手向相同的理想走去。并且导演了留学界一个创举:留学生群体回国。
1
颜光美,1989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前已成为该校当时最年轻的副教授。黄洁夫,1988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一年后,与颜光美同时成为副教授。1991年,黄洁夫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称号;颜光美与此同时成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他俩只是在几次会上见过,有过一两次一般性接触,却互生好感。那次校园交谈之后,好感上升为信任和默契。不久黄洁夫得知将接任校长职务,考虑"组阁"时,视野中很自然地有了颜光美。
黄洁夫去美国开会,借机网罗人才,颜光美是个重点。开始有人跟他说颜光美不会回来了,他并不相信。那次校园交谈,颜光美表示过回国的意向。而且他隐约感到颜光美内心深处有某种东西催化着颜光美的回国意志。在校友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一位与颜光美交往密切的女同学带来了颜光美对他的问候,并说颜光美对他的评价很高。他问颜光美是否有可能回国。她说,颜光美表示,"有用武之地就回去。"他与颜光美在电话里谈了很久。颜光美表示:"你当校长我就回去。"他即将离开美国时,颜光美又打来电话:"我真的很想回去。男子汉要做点事。希望能共同做点事,把中山医做一个点,探索一条医学教育的新路子。"
黄洁夫有意聘颜光美作副校长。争议四起。聘一个还在国外的人当副校长,是否稳妥?颜光美出国前只是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没有担任过任何一级领导职务的记录,能力何以证明?颜光美为工作的事回国考察。黄洁夫说服正在住院的一把手会见了颜光美。原定15分钟,结果谈了一个半小时。结论是:"很不错,很有思路"。阻力远不止一些是非争议。黄洁夫一度以拒绝就职捍卫自主"组阁"的权力。最后在卫生部、广东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黄的意愿实现了。
2
黄洁夫并没有以副校长的职位作召唤颜光美回国的条件。他深知颜光美回归绝不取决于一官半职。曾有一位校领导明确以副校长相许,颜光美丝毫不为所动。黄洁夫对颜光美只是说,"一起干点事。
黄洁夫组阁的内幕,颜光美一无所知。他只知道,中山医将有一个可视为知己的校长,中山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干一场的时机已经成熟。无法抗拒的诱惑竟是那个平平淡淡的召唤:"回来吧,一起干点事。"
始终被回国的念头缠绕,这下如释重负。真的要回国了,颜光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门窗紧闭,什么也不干,想了十几天。
他已经有过两次弃"优"从"劣"的选择。第一次是高中毕业,弃师从农。第二次是大学毕业,放弃长沙远去湘西。难道注定要有第三次"逆反"性选择?去湘西,那时年轻气盛,为"锻造"灵魂把自己"置之死地"。结果差一点没能"后生"。这一次,又是为什么?
"中国还需要一代人的奋斗,如果这代人肯于牺牲,搞上20年,她一定会强大。"
"干出点名堂,牺牲也值得,干不成呢?"
"几年后,可能真的什么也没有。普通一个教授,安安静静地教书育人。不过也没什么关系,轰轰烈烈干过。如果是战争年代,你不也得是一员战将,最终横尸沙场吗?"
"中国人的事业不能在国外。设自己的祖国为祖国人民服务,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道义和责任,祖国既是成长之地,也必定是用武之地。"
3
颜光美苦苦思索的时候,国内许多人正满怀疑虑:"颜光美真的会回来吗?"
颜光美在美国已有五六年。作为荣誉性奖学金福格地国际奖学金的学者,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普渡—印第安那联合校区和礼来公司的工作,他一步步确立了在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地位。
礼来公司是世界十大制药公司之一,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4个国家设有工厂,有5000多名研究人员。颜光美的导师史蒂文·波尔受聘为该公司研究所第三副总裁。颜光美是他的主要助手,除了给颜光美本人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还给颜夫人先在NIH,后在印第安那大学安排了很好的研究工作,工资比一般博士后人员高出一倍多。他先后五次要颜光美改变留学身份。
颜光美作出回国的决定使波尔教授震惊。他不明白这个得意门生到底想要什么。他给了颜夫人一张条,要他们夫妇认真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中国究竟哪些方面比美国好。耐心劝说加真诚挽留,100天内办好绿卡及提供一个高级科学家永久职位的允诺,都没能使颜光美回心转意。美国式的思维使波尔教授陷入"不解"的痛苦。最后,他拨通了黄洁夫的电话:"凭我主持实验室工作二十多年的经验,我认为颜光美对我来说十分重要,他是目前这个超级私人公司三个重要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请求你支持我,让他留在美国继续与我合作。"黄洁夫的回答充满对颜光美的理解:"我知道颜光美是一个爱国心和事业性很强的人,我校也很需要他,我们很希望他回来工作。我校和颜光美全家都很感谢您。但在事业和归宿上,希望您还是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颜光美向全家宣布回国的决定。儿子一听就急了,扑上来又抓又打:"当初你把我拎到美国来,我一句英文也不会,好不容易适应了,你一句话又要把我拎回去,简直要把我毁了!"颜光美的身上出现了三道血印。儿子一年级就到了美国,已读完初中一年级,再有几年就上大学了。回国,单是语言关就够过的。想起来心里就阵阵揪痛。
太太外表平静,内心的痛苦超过儿子十倍。她比儿子更懂得将要失去的和将面对的究竟是什么。她比儿子更深知他们曾经付出了多少。还有女性对安逸、舒适生活的看重,就是颜光美也未必真懂。
难哪!
大丈夫赤手空拳能在别人的社会里写出一个"人"字,下决心回祖国去大写一个"人"字,不过是拳掌一挥间的事。难就难在肩膀上还有一个家庭。回国,最难逾越的往往就是这个"家"。
这个"家"需要所有家庭成员一同来越过。
儿子毕竟是儿子,一阵急风骤雨过后,揉着红红的眼睛找来碘酒,轻轻擦在爸爸那三条血印上。
林穗珍,这位当年追随颜光美到湘西,而成为颜光美妻子的浪漫又忠贞的知识女性,面对丈夫又一不寻常的选择,有痛楚更有理解。永远呆在美国,颜光美是不会快活的。她脑海里甚至出现一幅图画:颜光美日渐消瘦,白发悄悄爬满头,终日守着一所大房子,抑郁而终。眼看着在美国的日子越往后,颜光美的脾气越坏,时常无端发火。无名火,无药可治。那颗心唯祖国才能抚慰。
颜光美也曾想过一人先回去,但她替他想到了更深一层:"我和儿子不回去,你的诚意就会被怀疑。"
4
颜光美决定回国时突发奇想:能不能多几个人一起回去。中山医急需的是一批而不是一两个人。"一花独放不是春"。多几个人还便于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心理上可以互相激励,遇到困难共同坚持。"一个人是走不完长征的。"
他先和几个朋友交换意见。没想到反响异常激烈。"你都能有这个选择,我们就更容易了。""想回国不是少数,都在等机会,你回去可以为一批人创造机遇。"
最先给他极大支持的是顾军。"我历来认为,要做事,只有回到中国去!"顾军,北京大学博士,留美七年,在NIH作到副研究员职位。归心早存,与颜一拍即合。为此谢绝洛杉矶加州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的邀请。顾军的支持被颜光美称之为"是重量级的"。
陈发凯、曾益新又先后响应。陈发凯,中山医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高级科学家。曾益新,中山医博士,曾在日本留学两年。后在美国宾州大学任副研究员。
这几人形成一个群体回国行动的核心。雪球滚动。王一鸣,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员;李全贞,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员;凌文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二十多位响应者来自北美各地甚至欧洲。
一时间,颜光美家里电话终日不断。询问、磋商、讨论,坦率又真诚。国内形势、有关政策、工作条件、生活待遇,长远又实际。电话讨论最长记录,午夜11点至次日凌晨5时。电话费连续数日超过400美元。
千里万里,心心相印。东西南北,归帆四起。
中国总领馆的老师得知情况后,大雪天驱车四个小时赶到颜光美家,"很抱歉,你们这个集体行动我们知道得太晚了。你们回国时,我们一定要设宴为你们饯行。"
1996年2月16日,颜光美全家回到中山医科大学,揭开了这集体行动的序幕。
5
严老师、张老师:
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我自离开Indi-anapalis后,主要的精力都是围绕此次集体回国活动。总的来说,对前景我还是很乐观的。并希望以此为开端,至少为中山医大的人才引进,教师队伍的优化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也为有志在国内建功立业的留学人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由于广东正在部署建成"教育强省",省领导谢非对教育十分重视,也很关注中山医大的"211工程",因此,这次"集体回国服务"的活动,应可引起广东省的重视。我希望领馆能寄一份材料给谢非同志。
此次集体回国活动,即一个留学人员群体回到一所大学服务,从形式到规模,都是一项新的记录。已经并将继续在全美及欧洲(如英国)等国的留学人员中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上月一位从NIH回国的留学人员对我所说:"你们这次活动,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广大留学人员来说,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种反响实际上对我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这次活动对扩大广东省在整个留学人员中的吸引力,加速国外高层次的科技人才聚集广东,意义十分显著。
这次活动的主要困难在于使这批人员获得较高强度的启动经费。
二位老师:回国后,我深感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实际条件的差距。但我也确实看到国家前景是很光明的。尤其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现在速度发展十年,情况就会根本改观了。虽然,许多留学人员在现在条件下工作有些困难,但庆幸的是,我们还是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群体。这个群体不是凑成的,我在16人中实际选择了10人,另加上林穗珍和陈发凯的爱人朱杰玲。随此信附上这批人员的简介,从中你们会看到,他们从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及学术成绩上,都是十分优秀的。
颜光美
4月22日
颜光美回到国内,为这个集体的回归铺路搭桥。他四处联络,目的很明确,让"这帮人回来后,能有发挥作用的位置,有尽可能好的环境、条件"。抛头露脸,营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这个集体被重视比我一个人被重视更重要"。
黄洁夫给校领导班子通气,说美国有一批优秀人才要回来,要求在住房和经费上全力支持。在较困难的条件下,腾出十余套房子,并为每人准备了十万元的启动经费。
国外使(领)馆将颜光美等的情况报回国内,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专门会见了颜光美,深谈了一个下午。国家教委与卫生部的有关人员等赴中山医考察,并与广东省沟通情况,最后三方面决定联合资助。
此次行动引起高度重视,国家教委有关人士指出如下特点:1、团体回国,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个群体不限于一个专业。他们将给中山医的学科发展在整体上注入活力。2、以岗位招聘,不像过去按专业。这批回国的人都先确定了明确的岗位,副校长、系主任、研究室主任等等。3、到广东。广东当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排头兵",但高教相对滞后。以前到广东的留学生相对较少,这个空前的集体回国行动发生在广东,反映出广东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广东"教育强省"的战略开始起步。
6
11月7日,我们外出采访回到驻地,隔着马路,看见一群人从一辆面包车上卸东西。大皮箱洋气的款式瞬间给我一个直觉:"颜光美集体"的又一名成员到了。我们事先已得知它的最后两名成员当天到齐。
进到招待所不算宽敞的前厅,看见堆得像小山似的行李时直觉被证实。而且人们还在不断往里搬东西。这些年经常去机场接回国的人,对他们的行李规模是有概念的,但眼前的情景还是令我吃了一惊。当看见一辆婴儿车被举进来时,内心突然一亮:"这是飘洋过海搬回来了一个家。"然后看见一个年青妇女怀抱着一个眼睛还睁不开的婴儿,身旁一个小女孩惊奇地环望四周的人和物。职业的经验告诉我:她听不懂中文。至今还令我遗憾的是,当时没带照像机,拍下这举家回归的一幕。回归祖国的万种滋味,有时就在这样一个具体场景之中。
陈发凯结束了在美国五年的求学生活,携爱女,一家四口回到了祖国。
颜光美、陈发凯,这对在美国有建约在先的朋友、同志,四掌紧握。
陈:"我没有食言吧,我回来了!
颜:"你把我的手握得好疼!
接着,我们听到了几段陈发凯回国的故事。
陈发凯离开美国时,朋友来送行:"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一眼看到两个女士在帮助收拾行李,陈发凯一个机灵,"你是愿意做穷人的正房,还是愿意给有钱人当二房呢?""那你还是回去吧!"12个人6部车送他一家到了机场。如此隆重,为什么?一个同学说:"你太有决心了。"他们还把三份简历交给陈发凯,请他回国帮助联系一下工作。
陈发凯一家经香港,海关的人似乎不太相信:"别人都往美国跑,你们为什么往回跑?"箱子统统翻开,查了个遍。到广州海关,工作人员得知他们是举家归国,忽啦出来四个工作人员,抱起小孩,扛起行李,一直把他们送出车站。什么手续都没办,表也没填,就过了关。陈发凯的泪从车站一直流到驻地。
中山医校长设便宴给他们接风,校长对服务小姐说,"这几个人是刚从美国回来的,请你搞好一点。""美国什么都有,回来干吗!""美国的确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心情。"
我们听到的也许是陈发凯回国故事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陈发凯的故事,只是这次集体回国故事的九分之一。
那天晚上,曾益新也回来了。他与陈发凯是同一天出国,现在又同一天回国。颜光美、顾军、陈发凯、曾益新,这次行动的四个核心成员,终于相聚在祖国。乡土芬芳卷帘而入。
颜光美:"我们真的都回来了呵?!"脸上一片纯真。
"你的路开得好!"曾益新的话简略得似乎不足以达意。
话题却被扯开了。
"广州发展势头很好,比香港好多了。从飞机上看跟东京差不多。"
"看得出中国领导人眼光不一样了。中国的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候了。"
"回来之前买点礼品,一个美国老太太问我从什么地方来的,我说从中国。她兴奋地说'中国好呵,未来的power。我是赶不上了,不过请你不要忘记一个美国老太太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炎黄子孙回亚洲》,我们以身作证。"
"我们似乎已经听到了回国潮的前奏。"
激动、兴奋,洋溢在小小的房间里。每个人脸上都放着光。
颜光美:"你们刚一回国能有这样的好心情,太让人振奋了。有这样的心情,就好办了。
他泪光晶莹:"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中山医大有希望!"
颜光美有个美丽的梦:让中山医崛起中华,屹立世界。
集体回国的创举,揭开了更伟大事业的序幕。颜光美深知前方的艰难险阻。"我一点也没胡闹,但失败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我随时准备摘掉乌纱帽。"这是他最初的心态。卫生部张副部长站得更高:"碰到墙你是回头还是拆墙而过?""撞破南墙不回头,我不准备后退。"这是颜光美现在的心态。
这才是他的原生态。他崇尚英雄主义,崇拜毛泽东,尤其崇拜毛泽东的激情。他认为没有激情干不成大事。物欲横流随波而逐不会有出息。人一定要有精神。
黄洁夫的办公室四壁空空,唯一幅遒劲书法黑亮如剑:精神。如果对颜光美和他的回国集体不理解,就从这两字中寻找答案。如果对千万回归者的非凡理想心有疑虑也从这两字中寻求证据。一个人的崛起,一所学校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崛起,都从这两字中寻求力量。
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会见颜光美,充分肯定群体回国服务模式。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