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爱,在中国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1.jpg

  卡林通·卡,几内亚比绍籍。1987年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本科并进修,1993年回国后先后就职于几内亚比绍外交部亚非司、移民司,1994年当选外交委员会副部长,1997年担任立法和司法委员会副部长,1999年回到外交部移民司工作。曾任几内亚比绍驻华使馆公参。


  30多年前,非洲热带国家几内亚比绍,一个叫卡林通·卡的年轻人,扛着背包只身一人来到远隔万里的中国。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就对它着了迷,一切是那么陌生,又那么亲切。陌生的是这个孕育了5000年历史和文化的国度,亲切的是这个国度的人民,他们是那样热情、那样善解人意、那样谦逊。从那一刻起,卡林通无法自拔地爱上了中国。


  促进几内亚比绍与中国的复交

  1987年,卡林通进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学习。1990年5月26日,几内亚比绍与台湾建立所谓“外交关系”。同年5月31日,中国宣布中断同几内亚比绍的外交关系。两国断交后,卡林通和其他所有几内亚比绍的在华留学生不得不中止学业回国。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卡林通一时间难以理解,总在想为什么会这样?但有一点他很清楚,他想回到北大继续学习。在各方的努力下,卡林通终于返回北大,学校专门为他安排了独立的宿舍。由于断交后失去了公费留学奖学金,几内亚比绍政府找到中国水产总公司出钱资助他的学业。

  返回北大后,卡林通倍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思想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卡林通和中国朋友感情深厚,他记得当时的留办主任柯高老师,满头白发还忘我地为留学生服务,还有黄道林老师、慕淑芬老师等,对留学生的照顾比对自己的孩子还有耐心。老师和留学生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师生关系,卡林通把老师看成自己的家长,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1993年回国后,经过几年的打拼,卡林通当上了主管几内亚比绍外交事务的议员,和总统及外交部长拥有良好的关系,曾两次被委派来中国访问。1998年,经过多年的工作,加上当时很多主要领导人都是中国培养的留学生,几内亚比绍从上级部门到普通百姓都很希望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

  1998年3月,卡林通受总统委派,取道香港、澳门,辗转马来西亚,再回到澳门进而抵达北京。到北京待了一天后,在当时的华丰宾馆与中国外交部非洲司的外交官员进行对话。经过一天紧张而富有成效的磋商,双方达成了恢复两国外交关系的基本框架。

  3月24日,谈判完毕,卡林通回国向总统和外长汇报具体情况。几内亚比绍马上安排外长来中国签署恢复外交的协议。4月23日,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卡林通认为,这么快恢复外交关系,是因为两国彼此理解对方的情况,还有许多人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各方的努力加快了恢复邦交的步伐。1998年5月4日,北大百周年校庆期间,卡林通给一直关心他的黄道林老师打电话,激动地说他完成了老师当年交给的任务,促进了几内亚比绍与中国的复交。“我并没有做什么,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卡林通相信,每一位有类似经历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那么多年,尤其在北京大学受到那么良好的教育,得到那么多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都会和他一样找适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段,为两国的友好做出自己的努力,“是我的祖国和中国一起培养了我,我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


  爱在中国

  离开北大后,卡林通并没有放下对北大、对中国的眷恋和牵挂,他一直在为推动和发展几中关系作着实质性的努力和贡献。两国恢复邦交后,2006年1月29日至11月2日,几内亚比绍时任总统维埃拉还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显示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得益于在中国的学习经历,2001年,卡林通再次以几内亚比绍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代办)的身份来到中国。他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让中国乃至世界了解几内亚比绍、了解非洲。几内亚比绍有150万人口、300万公顷牧场,遍地都是牛羊。尽管从15世纪欧洲人踏上非洲大陆开始就试图影响和改变这里的传统和文化,但令卡林通骄傲的是,几百年过去了,几内亚比绍依然保留着自己独特又极具魅力的风貌。卡林通表示,非洲人民有着深厚而珍贵的内涵,这是他致力于把几内亚比绍,把非洲推向全世界的原因和动力所在。

  在任驻华公参期间,卡林通特别致力于推动中国与几内亚比绍在经贸、文化、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几内亚比绍的经济支柱第一位是农业,其次是渔业,第三位是旅游业。卡林通非常希望中国到几内亚比绍进行投资。几内亚比绍紧邻大西洋,有许多美丽安详的岛屿,热带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极具观赏性的自然景观,那里有勤劳淳朴的人民和非洲大陆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要素使该国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在卡林通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几内亚比绍启动了针对中国的很多方案,他们正在与国内公司合作把使馆的官方网站建好,提供包括环境、农业、资源、旅游等各领域的信息,以此为平台与中国展开更广泛的合作,吸引更多投资。

  卡林通虽然思念故乡,思念那里安静的小岛、碧蓝的海水、悠闲的垂钓、纯朴善良的人民,但他的家已经安在了中国。卡林通与同班同学殷女士结婚,组建了一个中国式的幸福家庭,有一女一子,孩子们在中国普通学校里念书,一家其乐融融,这多少缓解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而中国也成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家。


  爱在北大

  卡林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热爱,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虽然现在已经成为高级外交官,但他永远是北大人。他每做一件事,都会考虑到自己是北大毕业的学生,要严于律己。

  卡林通说:“没有留学北大,没有北大的老师,我就不是今天的我了。”当时留办的老师天天和留学生在一起,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卡林通感慨地说,在北大学习给他们这些留学生留下了许多终身难忘的事,尤其让人难忘的是留办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他一辈子感激老师们。他至今还记得1988年和留办老师一起去新疆、敦煌、酒泉等地,还曾到广西南宁,从广东湛江坐船去了海口和三亚,看见了多年未见的热带水果,比如芒果,当时心里真高兴,因为离开祖国已经很久了。

  由于工作忙,卡林通很少有时间回母校看看。他想念当年的老师和同学,想念北大的一草一木。他希望通过开展留学生校友工作,能让他们这些老校友重新通过北大母校这个平台取得联系,互通有无。他还表示非常想再来北大进修,通过返校深造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一方面促进日后的工作,一方面又可以和留办的老师们在一起,回到未名湖畔学习。

  2009年6月,卡林通再次见到了黄道林老师。黄老师说:“当年你毕业,我交给你一个‘任务’,让你为我们两国的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你很好地完成了。现在老师再交给你一个‘任务’,你要作为非洲留学生代表,帮母校找到那些老留学生,联系到他们,在你们留学生想念母校的同时,母校也一直想着大家。”卡林通连连点头:“为北大做事是我的荣幸,也是我应该做的。”他表示,一定要像当年一样出色地完成这项新的“任务”。


  本文原载于《神州学人》2019年9-10期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

留学与“中国号”

640 (1).jpg

责任编辑:张静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