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我和很多同事一起正在全力以赴创办西湖大学,这是一所社会力量主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大学,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现任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的刘旻昊正是这样一位同事。这位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生物化学博士,不但见证了西湖大学的整个创建过程,还肩负着为西湖大学正常运转提供保障的募款重任。
赴英留学
2001年,当刚满16岁、身体瘦弱的刘旻昊费力地将40公斤的行李拖上即将从北京飞往英国伦敦的航班时,耳畔依然回响着父亲语重心长的嘱托和母亲几乎崩溃的哭声……神秘而未知的前方让她既兴奋又神往,透过飞机的舷窗,她隐约可以见到机场边缘的晨光。
同一年,34岁刚拿到普林斯顿终身副教授教职的施一公从美国飞往北京,同行的学者王晓东对他说,咱们都欠祖国至少15年的全职工作。这正是施一公在美国奋斗11年之后的深切感受。
2011年,正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读博士、醉心于科学研究的刘旻昊接到了施一公的电话,邀请她国庆长假期间到清华大学进行博士后面试,而她的第一句话竟是:“施老师,那时候的机票可贵啊!”随后,她听到对方短暂沉默后的尴尬笑声。
当时的刘旻昊不会想到,几年后,她会暂别已经上瘾的学术研究而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事业中,更没想到的是,为了保证西湖大学在奔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航道上无后顾之忧,她作为这所大学的举办方和主要经费来源——西湖教育基金会的执行秘书长,要肩负起在10年内募款200亿到300亿的重任。
点燃心中一团火
2014年的一天,刘旻昊身在四川的母亲突然接到了女儿的电话,刚一接通,就听到电话那头女儿连珠炮般地发问,“老妈,你知道今天我参加了一个什么会议吗?你知道都是什么人参加吗?你知道他们想要做些什么吗……”
还没等母亲将这些问题理清楚,刘旻昊已经自顾自地说下去了,最后的结论是,西湖大学最初的7位倡议人要用创新的机制,办一所小而精、高起点的研究型大学,真是太有理想了,太牛了!
据刘旻昊回忆,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由施一公、陈十一等7位倡议人召开的关于创办西湖大学的正式会议,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施一公让在博士后面试时表现落落大方、看起来非常自信“闯实”的刘旻昊做会议记录,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西湖大学这个概念,而现在耳熟能详的小而精、高起点等提法在那次会议上已经有了雏形。
刘旻昊因此而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后来她对父母说,能够在这个年龄听到这些学者鞭辟入里的思考和独具深度的想法,实属幸运。
那次会议让刘旻昊感觉心中一团火被点燃了,她自愿并主动地被“裹挟”进这一场她认为伟大的建校进程中。
开启新征程
2018年,西湖大学正式成立。这一年,刘旻昊33岁,一段崭新的旅程已经起航。
刘旻昊(右)参加博士毕业典礼
施一公、刘旻昊与他们的同事,以及将近1万名捐赠者,无论是知名企业家还是普通人,都在期待高等教育多元化改革破局的那一束光,照进现实,闪耀未来。
西湖大学云栖校区占地10.6万平方米,在校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9个大字之下的左右两侧,分别挂着“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和“西湖大学”两块白底黑字的牌匾,这是西湖大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西湖教育基金会与西湖大学其实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但结合比较紧密。基金会是连接西湖大学与社会各界的中枢纽带。”在西湖大学的办公室里,刘旻昊谈笑风生,东方女性特有的柔美微笑和女强人的干练气场形成了强烈反差,却又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她目前的角色。
刘旻昊解释道,西湖大学是基金会办大学,从慈善法的角度看,基金会是捐赠方,西湖大学是受赠方;从民办教育促进法角度看,基金会是举办方,按照《西湖大学章程》可以提名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校董,可以提议学校修改章程等。当然,基金会是站在支持章程、保障章程执行的举办方立场上,支持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非直接插手学校管理。同时,西湖大学作为西湖教育基金会最大的项目,有义务为西湖大学拨款,支持大学的发展。
选定基金会办大学这种模式,西湖大学并非一开始就模仿美国大学的做法,而是“恰逢其时”。如果不是因为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分类管理,特别是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国家给予同公立学校同等的土地、税收等支持和优惠政策,西湖大学很难说会不会以这种模式建校。要充分体现其非营利性、社会属性及公益性,采用基金会办大学的方式应该是非常好的探索。
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之一、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认为,基金会办大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秉承大学“永存”的概念。一所好的大学,应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希望西湖大学能够把中国的基础科学和高等教育推向新的境界。
“铁石心肠都能融化”
2019年3月5日,杭州一位70岁的老人辗转找到西湖教育基金会,希望为西湖大学的青年人才计划捐出自己辛苦积攒的钱,捐款共两份各12900元,寓意为一年12个月,西湖大学的科学家做研究能够长长久久,以此作为她最疼爱的孙女和外孙女的生日礼物。“人才不培养出来,什么事都做不成。”老人的良苦用心让刘旻昊感动不已,她当天发微博称“铁石心肠都能融化”。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也提到,常年居住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温州籍华侨周先生,辗转33个小时取道巴黎来到杭州,送来一份当地33位华侨华人的捐赠。这位华侨的话让人动容:我们是离祖国很遥远的炎黄子孙,但是我们希望祖国强大、科教兴国。
类似这样心怀大爱的捐赠者和捐款场景,刘旻昊见得太多了,每天都在接受心灵涤荡的她突然觉得基金会正在打开一扇“窗”,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心系国家,关心教育,愿意尽自己所能,通过西湖大学这样一个平台来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梦想,这是公益办教育的更大意义,刘旻昊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西湖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截至目前签约捐赠额已超过43亿元,捐赠者近1万人,创始捐赠人中不乏马化腾、王健林、王东辉、张磊、陈一丹等知名企业家。
刘旻昊依然难忘筹集捐赠的过程中,她和施一公一起拜访荣之联董事长王东辉的情景。当时施一公讲了1个多小时,但对方当天并未答复,只说要跟家人商量一下,刘旻昊和施一公都觉得“悬”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王东辉打来电话来说YES,这让刘旻昊兴奋地拉着丈夫的手在客厅里蹦了半天。“有人认可并拿真金白银支持我们的教育梦想,这种感觉太梦幻了。”
西湖教育基金会的捐赠工作对专业度要求非常高,刘旻昊需要对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以及西湖大学的办学理念、创办路径、发展进程等如数家珍。让刘旻昊记忆深刻的是2016年与马化腾基金会团队的电话会议,3个小时的会议,对方的问题相当专业并富有远见,她耐心细致地逐一作答,会议结束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这是刘旻昊的使命。作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施一公同时担任西湖教育基金会筹款委员会主席,而刘旻昊是他的主要配合者,她和团队要对接捐赠人,落实捐款各项具体细节,这其中千头万绪,一步都错不得。
基于西湖大学“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理念,按照规划中到2026年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人数达到300人的规模测算,未来10年内西湖教育基金会需要建立一个200亿到300亿的“永续基金池”,用其利息和投资收益来支撑西湖大学的运行和人才引进,保证西湖大学长期稳定发展,这也与基础科学的科研周期长、投入大有关系。
面对巨大的筹款压力,刘旻昊却比较从容。一方面,之前感受到的公众对于公益办教育的热忱让她有了一定底气;另一方面也源于她对基金会未来较为清晰的规划。她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让基金会更加专业化,包括吸纳国内外先进教育基金会的经验和机制、建立诚信度和对捐赠人的尊重及反馈机制、宣传普及公益办教育的意义,以及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等方面。
忙是新常态
忙,是刘旻昊现在最强烈的感受,她感觉自己像一个飞速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
刘旻昊(左一)在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上
刘旻昊说,她在做科研的时候就习惯这种生活状态了,周末和深夜根本就不是工作与休息的分界线。前年因为怀孕生产,她才不得不休息几天,但产后一周就恢复工作状态了。
但刘旻昊并没觉得自己有多强,因为隔着几间办公室还有一个“超人”。施一公在清华大学时,工作起来不要命就是出了名的。现在,为其“一生为此而来”的西湖大学工作更是没日没夜,他要将时间合理分配到行政、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活动等事务上,刘旻昊对此一直都觉得不可思议。
基金会团队成员对刘旻昊最深的印象是她对专业的严格要求和对细节的严谨,团队成员都压力山大,称她是妥妥的“处女座”秘书长。有一次财务人员发给她一张财务报表,她一眼就看出一个数据错误并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以后每次发报表之前,财务人员都至少要核对三遍以上。刘旻昊笑谈,这也是以前搞科研落下的“职业病”和“强迫症”。她认为,西湖教育基金会的运作其实是一个精密易碎的“瓷器活儿”,是在钢丝上跳舞,既要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负责,也要对相信西湖大学梦想并提供支持的捐款人负责,实在是容不得一丝马虎,这也是基金会专业性的体现。
留给孩子们的未来礼物
学习成绩好,9岁开始学钢琴,14岁就达到业余10级水平,16岁独自去英国读高中,还自作主张换了学校,之后考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刘旻昊从小就是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在海外体现出的超强适应性让自己的父母都有些“看不懂”。
刘旻昊至今感念的,是父母给予她的家国情怀的熏陶,特别是父亲从小对她说“第一不要做撒谎的人,第二要做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认定的事情不能轻易放弃的人”,让她受益终生。
于是,做学术研究时,刘旻昊见的“细菌”比见的人都多,连结婚证都是做实验的间隙去领的。在参与到西湖大学的筹建工作时,她不辞劳苦承担多个角色,之后带领西湖教育基金会左冲右突,一次次的突破也见证了基金会的发展和成长。
施一公曾经说:“我相信只要西湖大学这条办学之路走下去,中国大地上一定会有一批和西湖一样的大学,为了同样的目标,和公立大学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努力。”他相信10年、20年之后,西湖大学将作为一所世界瞩目的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以西湖大学为范本,将会出现更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中国孩子提供世界级的教育,这是施一公、刘旻昊等建设者们留给所有孩子们未来的礼物。(供图|西湖教育基金会)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