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留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 正文
爱——教育之本·教育之魂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巴特尔也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是教育之本,爱是教育之魂。有爱才有教育,因为爱才崇高,无私的爱,是教育的灵魂!

  在求学的征程中,我可以说是一个幸运儿。自小学至今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几乎都给予过我诸多关怀与帮助,在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给予我及时的教导和指引,在我人生的低谷期给予我强有力的信任和支持,当我人生处于发展期时又及时给予我提示和指导。

  父母给了我生命,而老师则在求知求学、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给予我知识,启迪我的智慧,为我的人生掀开了一页又一页的灿烂篇章。也因为我的老师,让我更加坚定了回国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我要把爱继续传递给我的学生们,让爱在教育的土壤里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与人为善·不求回报

  时间倒流回8年前,那是我重新开启留学生活的时刻。我通过圣彼得堡总领馆教育组的考核,成为了一名留学生志愿者。起初,我对教育组日常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只是定期接待学生而已。然而,即便是这样表面看起来比较容易的工作,也会因为留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性,不同的阅历和学习能力,不同的诉求和问题,而远比想象中的更为复杂。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让我从蒋中亮老师的工作态度中学习到了他的第一颗心:耐心。每到教育组接待日,都会有各个学校的留学生前来咨询或求助,问题涉及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由于圣彼得堡领区的教育负责人只有蒋老师一人,平时接待日里他经常忙到顾不上吃午饭,到了暑期工作量更是成倍增加。每到此时,我们作为志愿者都会跟着蒋老师加班加点为留学生做好服务工作。起初,我们也会因身心疲惫而烦躁,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只是志愿者,这并非是我们的正式工作。但蒋老师的话教育和鼓舞了我们,他说:“我是老师,也是孩子的父亲,作为教育领事我希望以我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学生解决他们留学期间的问题。”正是蒋老师的以身作则,以及对留学生的这份耐心,激励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留学生服务工作中。

  记得几年前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重,精神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已被送去医院接受治疗。蒋老师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带着一名学生干部踏着厚厚的积雪赶往医院探望。听那位学生干部讲,蒋老师还自掏腰包给学生买了慰问品,并嘱咐学生安心养病,积极接受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回归校园。因圣彼得堡当地治疗条件有限,蒋老师担心学生受到二次身心伤害,曾反复找到主治医生和医院做工作,多次交涉后终于将学生送回国内继续接受治疗。这名学生康复后一直感激蒋老师当时对自己的关心,当蒋老师再次受命临时返回圣彼得堡工作时,他主动找到蒋老师并协助开展了不少工作。正是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让我体会到了蒋老师的第二颗心:爱心。

  严与爱在教育问题上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仅有爱也不是教育,特别是在教师工作中。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度,要严而不厉。记得在我申请2016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时,蒋老师看到了我的电子版申请材料,其中一部分扫描件并没有命名(当时提交材料的说明里也没有明确要求命名电子版材料)。然而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蒋老师竟然非常严肃地批评了我,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他说:“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越是细小的事情,越要用心,要用严谨的态度力求把工作做到完美,做到大家满意!即使别人没有要求,自己也要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做出漂亮的工作,最终取得令大家和自己都满意的成绩!”当时,我并没有完全接受这样的批评,认为这么点小事,至于如此严肃吗?然而,当我在日后想起蒋老师对我提出的这次批评,并将他的建议应用实践于学习和工作中时,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导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正因为受到了这次批评,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的习惯以及对工作的态度与责任心是何等的重要!这便是我从蒋老师的身上学习到的第三颗心:责任心!

  指正学生其实比关爱学生更难,因为批评的话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接受且心存感恩。但是,蒋老师对于我们的严格要求,至今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也曾问过蒋老师:“您不担心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是批评,会让学生记恨并疏远您吗?”对于这个问题蒋老师很平和地说:“与人为善,不求回报!作为你们的老师和长辈,我希望你们都好,这是老师的初心!我对学生的好,不求学生感谢我、记得我。只要看到你们的未来越走越好,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慰藉!”

  潜心做事·低调做人

  从圣彼得堡完成博士学业回国后,我有幸加入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这个大家庭。在工作领域我们的院长卢山冰教授是我的领导,在学术研究上他又是我的新前辈和新老师。也正是卢院长这位伯乐,让我更加坚定了回到祖国、来到西大、加入丝绸之路研究院的信念。为什么说我的工作平台更像一个大家庭呢?这首先得益于卢院长给我们提供了宽松、自主性更高的工作平台。起初,由于我刚回到国内,对高校的工作环境和体制不是特别熟悉,有诸多想法不知道该不该向院长表达,如何向院长表达。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敲开了卢院长办公室的大门,小心翼翼地表述了对自己未来工作的规划,对研究院与国际学术机构和平台对接合作的设想。出乎我意料的是,卢院长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并主动提出让我放手去干,工作中有任何困难和见解随时可以与他进行沟通,他将给予我全力支持。也正是在卢院长的高度重视与信任、大力支持与鼓励下,由西北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共建的“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研究中心,才得以在短时间内正式挂牌成立并迅速展开各项科研合作。

  虽然卢院长在工作中给予我们最大限度的自主性,但在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上却相当严格。今年5月在筹备由西北大学倡议发起的“一带一路”大学智库联盟成立大会时,卢院长亲自到现场指导并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他要求工作细致到将每一位到场嘉宾的名牌摆放多次直到横纵各自成列。在我们看来这些完全可以由秘书来处理的事情,院长都要亲力亲为。在我投送中文稿件之前,院长会让我将文章打印出来,逐字逐句给我指点并提出修改意见。近期研究生们找我谈心,我才了解到不仅对我们老师的工作如此细致入微,对自己的学生卢院长也会单独进行辅导并严加要求,每一次给学生开会他自己都会提前到位。不过卢院长也非常注意宽严相济,面对因为工作中难免的纰漏而自责难过的我们,他也会展现出自己宽厚仁慈的胸怀,包容我们并鼓励我们继续努力不断成长!

  “做事就是做人。当把一件件小事都做得很好,做人自然就成功了。看一个人的人品和能力,看他做的具体工作就可以了。”正是卢院长的这种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的处事态度,深深地影响并指导着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断去经历磨练、逐渐成长。

  蒋老师和卢老师都是我的前辈和恩师!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工作成就,更加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与人为善,不求回报”“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等为人处世的态度。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自己能够以两位恩师为榜样,传承他们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努力与磨练,能够在将来成为一名像他们一样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作者系2016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现就职于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任“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静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