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遵照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的统一安排,孔院课程于3月17日全部转为线上教学。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年龄在8-10岁之间。疫情前,每次上课孩子们聚在一起十分欢乐,都比较好动,但是第一天转为线上教学,同孩子们复习生词图片卡,问他们“这是什么?”孩子们面对屏幕十分腼腆,久久不愿开口说话。
为了让孩子们更快适应网课,我们在课堂上利用“你画我猜”“词语接龙”“组词竞赛”等各种汉语游戏营造活跃的授课氛围。比如,在“你画我猜”游戏中,我提供汉字“木”,然后在屏幕上画一棵树,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树”“林”“木”等,气氛十分活跃。从第一节网课学员们十分腼腆不敢开口说汉语,到后来在屏幕上争先恐后举起小手说着“老师,我可以,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让作为志愿者老师的我感到非常开心。孩子们在愉悦和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汉字文化。
有一天网课上,学生Лиза主动提出要给自己取中文名字,我便鼓励并积极配合她,根据她的俄文名字音译,为她推荐了“丽莎”这个名字。看到Лиза成功获得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孩子们顿时热情高涨,纷纷想要起中文名。于是,我们班的“龙泽,纤舞,廖莎,燕姿,马卡....”便“诞生”了。孩子们认真地一笔一划写着自己的中文名字,在屏幕上展示给我,这情景让我十分激动。虽然大家身处不同地点,但情感上的距离却更近了。
有一次中国文化课后,小朋友们一直不肯下线,兴高采烈地说,很喜欢这样的网络汉语课,还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发语音问着“老师,中国真的有年兽吗?”“老师,火锅好吃吗?”等问题。俄罗斯的小朋友们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之前没有想到,网课期间,孩子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只增不减。我想说:“孩子们,谢谢你们!你们的热情给了我动力,我会教给你们更多的汉字,给你们讲更多好听的中国故事!”(作者系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