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0两会专题 > 观点 > 正文
罗俊代表:开展高质量基础研究,既需“登高望远”也需“松开手脚”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5月25日讯(记者 禹跃昆 张晨)“抓住原创性基础研究,就是抓住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原创性的基础研究非常紧迫,原创性基础研究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与支持,优化原始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国坚持自主创新,重视基础研究的科学认识日益加深,基础研究取得历史性成就,具备了参与全球创新版图重构的战略主动。另一方面,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国家投入相对不足,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罗俊建议,首先,强化国家需求牵引。促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必须“登高望远”,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学科布局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领域,有计划地部署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平台;在功能定位上,进一步强化平台的基础研究属性,明确平台的国家目标和任务;在区域布局上,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部署。

  其次,加强科学政策支撑。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通过科学的政策制度设计,为科学家“打开头脑”“松开手脚”。尊重科学探索的不确定性规律,在政策和资金层面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切实保障一批有创新潜力和能力的科学家潜心研究、厚积薄发。

  最后,建立正确评价标准。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必须牵住考核评价这个“牛鼻子”,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评价基础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成效,必须坚持国家目标导向,一方面要以实现国家目标的接近度、承担国家任务的完成度作为根本评价标准;另一方面要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强化团队形式考核,适当延长青年人才评价考核周期。

责任编辑:刘晓蕾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