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更多

反响

更多

回首历史,一百年前的前辈,浩然正气,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展望未来,今天的我们,肩负使命,不负时代赋予的责任。愿中国的青年,永葆初心,坚持理想;朝气蓬勃,勇于承担;不断学习,终生进步;开放包容,拥抱...

5月11日,日本名古屋地区中国留学生迎新会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交流会在日本三重县举行,中国驻名古屋总领馆教育领事陈丽萍出席。三重大学、名古屋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等高校学友会干部参加。

5月11日,西日本地区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与俄罗斯学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中国留学生学生会,在京都岚山开展了拜谒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活动。

大家深刻意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新时代青年留学人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

为了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日本九州地区中国学友会在九州大学伊都校区举办了学习研讨会。研讨会上,同学们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感想。

5月4日的小城牛津,风和日丽。来自牛津大学以及其他英国南部地区高校的20多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代表齐聚一堂,以“青春的记忆”为主题举办座谈会,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体会...

评论

更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虽然赋予不同时期青年不同的时代责任,但是胸怀远大理想、热爱祖国、敢于担当等优秀品质在中国青年身上不断传承与发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

100年前,中国大地上兴起了救亡图存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带来了“德先生”(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Democracy)和“赛先生”(科学准则和...

五四成为改写中国命运、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它孕育的五四精神,早已融入了现代中国的文化血脉,尤其是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在这场运动中展现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长道路上的精神坐标。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源于时代现实又引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青年工作和青年运动的思想力量,是马克思主义解决青年自身发展以及青年与社会、民族、国家、人类发展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则...

专稿

更多

青春是什么样?是追梦路上,花一样蓬勃芬芳;是保家卫国时,火一样热烈滚烫;走过百年,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跟党走。新时代中国青年,一如先辈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继续追逐青春的模样!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3日揭晓。受到表彰的青年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社会服务等领域踔厉奋发、砥砺笃行,用执着诠释奉献,用青春书写梦想。

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结合庆祝建团100周年,全团坚持以组织化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支部和少先队中队为基本单元,广泛发动各级青联、学联学生会组织及团属青年社团等开展学习,结合群众性主题宣讲,...

坚定理想信念,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捍卫者。习近平总书记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理想,是优秀思政课教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新时代中国留学青年大展宏图、大有作为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我们...

留学美国期间,我还深切地感受到海外学子勤勉为学、只争朝夕的精神,他们通过留学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本领,回到祖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命呼唤担当,理想激励斗志,信念铸就辉煌。五四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国...

工作团队

神州学人编辑部


策 划 : 王焕现   曹喆   杨宇
采 编 : 杨宇   刘晓蕾  季昕    惠娟    贾梦溪
             张静  段风华   蒙梓    赵冰
技 术 : 李雪明   陶园园
保 障 : 徐妍
监 制 : 朱国亮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