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创新“教育+” 培育新人才
发布时间: 来源: 贵州日报

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现场。图为选手答辩展示环节。 陈刚 摄

遵义师范学院学生直播推介贵州好物。 陈刚 摄

印度尼西亚教育工作者体验制茶工艺。(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泰国留学生来黔开展暑期实习。(贵州大学供图)

  教育携手,多方共进。

  深化产教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共享教育发展新成果,是中国及东盟国家共同的愿景。全球新形势下,以教育孵化科技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以人才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各国共识。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始于2008年,在中外多方共同努力下,贵州致力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果融入教育高质量发展中。

  贵州以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技、产业、贸易”等作为探索方向,立足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地方优势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多边合作与交流,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人才,“教育+”取得了一项项可圈可点的实绩。

  ■ “教育+科技” 创新惠及大众

  “我的家乡有很多这样的农场,暑期在这里学习关于植物病虫害知识,希望能够把在这里学到的技术带回家乡,助力家乡农业发展。”参观了惠水县蜂糖李种植基地后,泰国来黔学生普尼奥帕特这样说道。

  普尼奥帕特是来自泰国兰实大学的本科生。6月3日以来,他与他的6名同学一起来黔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在贵州大学农学院老师们的“一对一”指导下,他们分别走进惠水县蜂糖李种植基地、龙里县湾滩河国家级农业园区、水城区猕猴桃基地,一边完成相关课题的研究,一边学习农业栽培及绿色防控等技术。

  “这次泰国学生来黔实习反响非常好,泰国兰实大学官网等平台对此进行了报道,已经有很多学生着手申报明年来贵州大学农学院进行农业实践实习了。”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副主任王勇说道。

  不仅本科生,去年10月,来自泰国皇太后大学的欧姆博士来到贵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贵州省主要作物病害的鉴定及相关病原学的研究,希望将更多的作物病害防控技术带回自己的国家。

  除了东盟留学生“走进来”,贵州大学师生还积极“走出去”。王勇介绍,2025年年初,贵州大学农学院将送15名本科生以及带队老师赴泰开展研学活动,同时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相关培训,让绿色防控技术走出国门,助力泰国等东盟国家的农业发展。

  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科技发展,人才为本,教育的本质便是培养人才。近年来,贵州鼓励和支持我省高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截至目前,已获教育部批准新增硕士层次办学项目1个、教育部备案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

  除此之外,我省高校还积极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各类学术论坛等平台积极“走出去”,展示和应用各自的办学成果和科技创新成效,在相互交流的同时,也助推了东盟国家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发展。

  2019年,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老挝当地产业发展,与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合作共建老挝分校,传播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截至目前,为老挝各类人员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成为老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2023年4月,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曼谷职业教育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推出了《网店美工》《茶艺师》等5门课程标准以及《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标准,助力当地培养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如此,我省高校还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为国际交流合作实践写入贵州高校的“生动一笔”。

  在今年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将会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应用案例推广,收集汇聚面向东盟海外课程资源,推动探索建立国际化课程标准体系。同时举办的理工科强化行动合作洽谈,将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加强的科技方面合作交流。

  教育与科技的结合,也催生出了一批具有实用性的科技产品,“字初识”便是一款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背景下刚刚升级完成的中文学习工具。

  这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与AR技术结合的沉浸式辅助学习工具,帮助用户在任意场景下快速地进行识字学习。“扫描字体,即可实时获取字体的多语种发音、词组和字义解释……”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佘勇介绍,开发升级这一产品的初衷之一,就是让其服务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之前只能获取中文示意,现在增加了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六七种语种的五万个字库、三十多万个词库后,服务人群更多、服务功能更完善了。”佘勇介绍,他们将在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展示这款软件的相关功能,“希望这款工具不仅能够服务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未来还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学习中文,让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实现‘零门槛’的沟通交流。”

  ■ “教育+产业” 点亮“融合之光”

  “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是国内少有的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适宜种茶制茶条件的茶区,是国内业界公认的高品质绿茶重要产地。

  7月20日,来自印尼玛琅州立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的教师代表团到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在深入了解贵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还体验了国家级非遗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

  “这非常有意思,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代表团成员们纷纷发出感叹。从杀青到干燥,代表团成员们对茶叶品质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了解,通过这一传统技艺的体验,不仅领略了中华茶文化的迷人魅力,还增强了对黔茶文化的认同感。

  “我们系还有一个称呼是贵州都匀毛尖茶学院,是贵州唯一的一个都匀毛尖茶学院,办校以来,我们立足于都匀毛尖茶产区,把茶专业办成我校的特色优势专业。”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茶学系教师杨愫介绍道,目前该校茶专业被评为省级“双高计划”专业。

  茶学作为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张名片,近年来,该校在多个方面不断扩大贵州茶的影响力,为贵州茶产业的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今年七月初,我们学校在泰国清莱的皇太后大学参加了2024年第二届茶与咖啡国际研讨会(TCIS2024)暨第三届可可·咖啡·茶国际(亚洲)学术大会,这是贵州首次派出代表出席参加这一会议。我们带去了都匀毛尖和贵州白茶,在会议期间展示了中国的茶道、茶艺等茶文化,获得了不少关注。”作为参会教师之一的杨愫介绍。

  “干净黔茶,全球共享,通过国际交流,引导国际消费,让世界爱上中国茶。”今年以来,该校参与的国外茶产业相关交流已多达7次。除了参与国内外茶相关的交流,在今年的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为茶艺大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未来还将要在贵阳校区这边建设一个茶博物馆。”杨愫说。

  立足当地资源,发挥各地各校自身优势特色,积极探索产学研用融合新模式。

  用教育培养产业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一把吉他拨动了世界的“心弦”。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吉他文化”的魅力成了靓丽的风景线,来自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们,专心致志演示吉他制作,认真完成吉他制作的每一道工序,中外友人们被现场制作吉他所吸引,纷纷投来目光。

  全球销售的吉他中,有近一半产自正安。自2018年起,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在全国首次开设乐器维修与制作专业,专门培养吉他制造的专业人才,自主编制发布的《“吉他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还填补了全国吉他技工职业技能认定的空白,大力促进了吉他产业的发展。

  产业进化需要人才支撑。近年来,贵州高校积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进一步推进产业百花齐放、落地有音。

  2018年,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经外交部、教育部批准入选澜湄基金项目,培养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轨道交通技能人才。五年多来,该院累计培训学员上万人次。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新媒体电商现代产业学院专注于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养,特别是面向东盟国家,致力于推广贵州特色产品和文化旅游。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TikTok文旅宣传直播人才培养,助力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通过镜头展现贵州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与深厚文化底蕴,加速其全球影响力。

  近年来,贵州通过校政企合作,开展跨境电商培训各类电子商务人才近4500人次。同时,大力推动“文、旅、教、研”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目前已策划30条特色研学线路建成第一批职业教育体验基地30个,助推了全省教育事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教育+电商” 贸易乘上“东风”

  这个暑期,遵义师范学院共建“一带一路”黔货出海贵州遵义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热闹不断,来自越南、老挝、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每日轮班直播,纷纷用本国语言向国内网友推介婴儿用品、箱包、3c数码产品、农产品、美妆、饰品等中国好物。

  “我第一场直播的时候就有人下单,真的很开心……”遵义师范学院即将大三的老挝留学生王云兰(中文名)激动地表示,最开始直播的时候很紧张,“之前在国内没接触过直播带货这个行业,没想到自己也能当主播,从没想过。”

  据了解,共建“一带一路”黔货出海贵州遵义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是为加快推动黔货出海、大力提升广大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而成立的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训基地,由遵义师范学院与贵州黔越优品进出口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该校还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可以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实操训练,同时也能为基地和社会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沈浩屹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后,便成了该基地的负责人。她介绍,基地本着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打造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训平台,以构建专业化、国际化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拓宽学生就业创业路径,推动优质黔货出海,助力全省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仅从3月底基地开办到现在,我们已经卖了数千件商品,营收数十万元。”沈浩屹介绍,截至目前已有两百多位学生前来学习,其中包括20余名留学生。

  跨境电商集线上交易平台、数字分析工具、新兴媒体营销、智能化供应链组织、创新的支付工具、政府监管创新于一体,集中体现了当代贸易环境的创新,是数字经济在贸易领域鲜活的案例。

  8月19日,由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在贵阳如期开幕。聚焦东盟地区经济发展,以东盟国家为目标市场,中国院校青年学生、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院校青年学生,在产品海报设计、产品短视频制作等比拼中,展现创新创业活力与能力。

  本项赛事旨在打造集交流学习、技能训练的国际化教育合作新模式,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学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综合能力与创业素养,助力国际视野下的人才培育,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起到引领作用。

  贵州与东盟国家在合作上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中国—东盟高校间能够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在更高水平上开展教育和人文交流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除了“黔货出海”,贵州还积极引进东盟“好物”。

  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副主任王勇介绍,贵州大学农学院学生和泰国学生,将联合发起黔泰农产品贸易交流,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把贵州特有水果蔬菜和中草药、食用菌产品介绍到泰国,也把泰国榴莲、椰子等农产品介绍到贵州市场,加快两个地区农产品的贸易交流。

  乘着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东风”,贵州将持续深化教育领域合作,不断加强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以更加团结合作的力量,推动中国与东盟在迈向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道路上行稳致远。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表示,贵州将进一步拓展与东盟各国高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国际论坛、开展项目交流和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与东盟各国的科技、产业、贸易等方面联系,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文明互鉴,共创区域发展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