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国内需要,也是国际关注的一项前瞻性、综合性、系统性工程。
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以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和绿色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平台,以教师培训提高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能力,转变思想行为观念为切入点,带动学生、学校、村民、社区从不同的角度、层级明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不可持续,能主动参与绿色生态文明学校、乡村的发展,为社会组织参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范式。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围绕脱贫攻坚,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先后无偿地向贵州、河北、云南、湖北等9个省三百多所学校、一百多个乡村提供贫困生助学、学校综合改善、图书阅读推广、教师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乡土文化传承与小型经济项目等。其中,许多受到资助的贫困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教师、医生、农林技术员、乡镇公务员等,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的工作重心得以调整。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从2010年开始,将工作的重心从扶贫助学转向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探索、试点、示范,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文化、知识、技能,能够进课堂、留校园、出校园、进社区、留社区。
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学校”“绿色生态文明村”作为教育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试点、示范的新平台。
十余年来,促进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共同组成了针对农村学校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专家团队,针对建设绿校、绿村的不同对象开发了社会关注、乡村需要的多层次培训课程,并编辑出版了相应的教材,同时收集整理来自实践一线的经验成果,录制了大量来自基层建设绿校和绿村的音像资料。为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一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培训基础。
绿校、绿村建设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认清了教育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此项工作。6年多来促进会先后培训了三千余名一线老师和500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受过培训的老师回到工作岗位,基本都能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课堂”的二级培训,成为带动更多的老师,教育更广大的学生,推动学校和村(社区)开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落实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从2015年开始,促进会在冀、鄂、黔、滇、闽、浙、湘、赣8个省和宁波、青龙、新洲、丽江、铜仁、永泰等20个县市区选择100所乡村学校,开展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在绿校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促进会注重可持续发展出校园、进社区的活动,带动周边社区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村,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和框架贯穿于乡村振兴之中,重塑新型乡村成人教育,营造终身学习的乡村。
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推动的绿校、绿村建设,给所在乡村带来了重大改变:参加过培训的老师群体,能够主动地将环境教育等相关知识、态度、技能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并能很好地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将环境保护类、性别教育类、乡土文化传承类、劳动实践类等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乡土教材以及有关课程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并落实到他们力所能及的行动上。参与试点项目的学校普遍都设立了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推动小组,设立相适应的制度并落实到教学岗位和教学计划当中,学校普遍安装了节能环保的设施,设立了有学生参与种植管护的小农场、小药圃、小果园等,劳动基地收获的成果能补充学生的营养午餐,能组织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留校园、出校园、进社区,开展课外阅读等活动。今后,促进会仍将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继续探索,做出更多贡献。(本文摘编自《教育与乡村发展》,朱旭东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7月。本文作者为中国滋根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会会长罗义贤)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