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未来”全球倡议下,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发起了“教育的未来与乡村振兴教育”系列对话,旨在全球范围内召集领域专家,探讨农村教育适应和面向未来教育的措施和机制。“农村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是系列对话的第二场活动。此次对话主持人为农教中心“性别平等与女性领导力”方向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莉莉教授,参与嘉宾有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客座教授、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处项目官员李红艳女士、深圳荟同学校小学初中学部主任郭歆博士。以下内容节选自嘉宾们对话话题二“性别平等与领导力:女教师何去何从”的讨论。
作为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之一,教师既承担着知识传播的职责,又是教育文化与社会规范的象征,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教师发展都面临着诸多困境。
韩嘉玲教授表示,农村地区的教师面临的条件尤其艰苦。他们除了基础生活条件有限外,还要承担寄宿学生的照料工作,女教师还往往需要兼顾育儿和家庭的重担,这为她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困扰,也构成了女教师成为管理者的无形障碍。
李红艳女士补充道,全球范围内的农村小学教师中有 65% 以上是女性,到了中学阶段农村的女教师仍然在50%以上。但是在高等教育中,女教师的比例已经不足50%了。女性无法在教育系统中担任领导者是女性榜样缺失的直接体现,也是女性领导力培养的挑战之一。为了确保女孩和男孩在生活中拥有平等的机会,并通过学校获得更好的教育,需要从教师开始,确保教师得到平等的支持。只有教师的心理、社会和情感得到健康发展才能保障他们对农村学生,尤其是农村女学生的培养与支持。
关于女性领导力培养的困境及其原因,郭歆博士以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作为例子进行了补充。她从女性在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中遭受的刻板印象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女性领导力在公共领域、支持体系、心理压力等方面的瓶颈。当我们在讨论性别平等和培养女性领导力时,应该超越个人、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分散性,让女性能从相互联系的视角看待自己,意识到“我确实有领导能力”。当从女性身上释放了一些能量和主动性,给予她们机会,才能实现女性的快速成长。同时,如果我们能够超越数字,更深入地看待社会原因,就是未来改变领导者的希望所在。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