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的张小莺2006、2007年两次获首届及第二届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在3月9日举办的教育部“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说明会上,他介绍了自己一年多来参与春晖大赛的故事……
我的专业背景是新药研发。学科特点就是要去开发出新的、有效的医药产品。因此,对求新、创新,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直至2006年,我对于“创业”还完全没有概念,我更多的是站在科研人员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把我的研究工作做好。
从2005年起,我与国内的两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每年都定期回国讲学和合作研究。再加上我在德国学习、工作的经历,逐渐对自己在所从事领域的产品开发有了一些不算成熟的思路、想法。
2006年夏天,我因为科研合作回国,先到北京去看望了一位老朋友,他是作IT的,当时正融了一笔投资进行创业。在我们聚会的七、八个小时中,他既不问候我在德国的生活情况,也不给我讲分别以来的变迁,只是从头到尾,滔滔不绝讲述他当时创业的经历,甚至兴奋得都没有考虑我是否有兴趣听。我当时也没有在意,对他所讲的基本上是左耳进、右耳出。不过,也就是在那一天,有关风投、天使投资、把一个公司做大然后再去卖掉等这些古怪的概念开始进入了我的脑海。
在我就要完成国内任务,准备回德国的时候,偶然了解到有春晖大赛。我当时想,结合我现有的课题再加上我这几年来时常构想的一些产品开发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去参赛试一下。我当时刚刚参加完国内的课题论证,大脑还处于激荡状态,而且不少数据都是现成的。可是,当时离大赛报名截止只剩三天时间。而且这三天时间里我要回德国,怎么也来不及写,我就给大赛组委会打去电话,请求给我延期十天,我好回到德国静心去写。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春晖办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那边考虑了片刻,然后说,十天是不可能的,不过五天之内交上来应该还来得及。于是我也就答应了下来。等我回到德国,已经三天过去了,回来以后长睡一觉,第二天,也就是规定五天的最后一天中午,我开始坐在电脑前写,一直写到深夜,连夜写完通过邮件发了出去,正好没有超过五天之限,当然了,当时我在飞机上就打过腹稿,所以写得也快。
没想到,不久我的项目就入围了,我感到真是很幸运。其实,我当时虽然参加了大赛,但是仍然没有什么创业的想法。当时更多的是想通过大赛去争取一笔科研经费,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之后,就得到了大赛专家的辅导,包括后来在广州的培训、谈判,从中受益匪浅。现在看起来,当时写的那个商业报告书更像是一份科研计划书,其中商业融资、产业发展规划写得苍白无力。春晖大赛除了通过大赛辅导程序给我启发、指导外,有机会和投资商、创业园直接沟通、交流更使我受益良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经过广州之行我才明白,什么是投资商真正感兴趣的,商业书应该怎样写才能吸引投资商,创业园又能给我们提供什么等等。
在项目推介中,我旁边的展台是从美国回来的路万里博士,他是做医药中间体的,在洽谈中间有空闲,我们就隔着展板聊天,他为他的项目已经来来回回往中国跑了多年,而且已经基本落实,他当时给我传授了不少创业秘籍。比如怎么和投资商、和官员打交道,怎样防范竞争对手等。在广州期间,我不断地接受各种新鲜观念的刺激。虽然那次春晖大赛,并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但收获却是非常明显的,让我知道了创业大概是怎么回事,明白只要项目好,创意独到,国内会有很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这都是我未曾想到的。从而也坚定了我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2006年的两次回国,使我这个创新创业的门外汉开始进入了这个复杂而充满刺激的领域。
大赛之后,根据我在大赛上获得的信息与收获,完善改进了自己的创业构思和计划书之后,我继续通过一些渠道把我的构思发布出去。2007年,我携带的项目终于进入江苏省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获得100万元奖励和其它资助,于同年11月在江苏淮安国家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了博施生物制品公司。我认为,我的项目在江苏顺利入选,和我拥有春晖杯大赛奖项这一张“金名片”不无关系。毫无疑问,我迄今所走的只是创业长征的第一步。今后的创业之路还会充满曲折和困境,我经常提醒自己,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对于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和是否需要创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我想借用一句曾经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警句来作为我们下判断的借鉴:认识你自己和你所处的时代。所谓认识自己,就是要判断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具体攻关领域是否适于创业?自己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是否为创业打下了良好的非物质基础?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能力以及亲友的支持是否足以支撑你将工作推进下去?所谓认识你所处的时代,就是要看清你的时代背景,认清周边的环境,让它们发挥优势、防止危机。每一代留学生都有时代赋予他们的特殊机遇,那么我们这一代留学生的机遇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和产业提升,以及政府和社会对此不遗余力的支持和扶持。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也要成为世界科技革新和先进制造的核心国家,而留学生,恰恰是更应该担负这样的使命,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或许可以称之为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吧。
根据我在春晖大赛上的观察,我将创业的留学人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年纪在四、五十岁,已在国外多年,拥有强大的技术和资金积累,拥有丰富的科研和管理经验,他们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的劣势就是年龄,不少春晖大赛上的留学老大哥都对我说,这或许是他们在创业路上的最后一搏了。后继发展力不足,恐怕是他们将会遇到的问题。另一类创业留学人员,就是年纪在30岁上下,在国外接受较完整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和创业经验还不多,但他们往往掌握最新颖的技术,拥有创新立业的强大热情和动力,而他们的劣势方面也许正是第一类留学人员的优势领域。作为青年留学人员和创业者,我期待今后在春晖大赛等活动中,和这批新生代一起做出更多努力。
作者简介: 张小莺,男,31岁,留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2006、2007年获首届及第二届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07年入选江苏省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并成立留学生科技企业淮安博施生物制品公司,从事生物医药研发。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